[实用新型]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4080.4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1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谢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立强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残渣 循环 填埋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每年生活垃圾产生量接近2亿吨,平均每人每年产生垃圾300公斤,且近年来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我国大中城市之中有三分之二被垃圾“包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截止到2012年,全国657个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708亿吨,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701座,处理能力为44.6万吨/日,无害化处理量约为1.45亿吨/年。在701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
填埋场有540座,处理能力31.0万吨/日,实际处理量为1.05亿吨/年;
焚烧厂有138座,处理能力12.3万吨/日,实际处理量3584万吨/年;
堆肥厂(含综合处理)有23座,,处理能力1.27万吨/日,实际处理量为393万吨/年。
垃圾处理量的72.4%是填埋处理。
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填满后,需要重新选址,新建垃圾填埋场。需要大量的占用土地资源。长此以往,我们生活的城市就会被垃圾包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亟需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建设成本低、节约了土地资源,不必重复选址建设垃圾填埋场;垃圾达到了无害化综合处理的目的,结合我公司的腐殖土处理技术,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100%。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建设成本低、节约了土地资源,不必重复选址建设垃圾填埋场;垃圾达到了无害化综合处理的目的,结合我公司的腐殖土处理技术,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100%。
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包括填埋坑、沼气收集装置、渗滤液处理装置;
所述填埋坑包括底座、垃圾坝、防渗层、石笼、分隔墙;
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底部,所述垃圾坝设置在所述底座顶部;
所述防渗层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内表面,与所述垃圾坝及所述底座紧密相连;
所述石笼为外壁有孔隙的空心柱状结构,所述石笼竖直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内部;
所述分隔墙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内部将所述填埋坑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个任意形状空间,上述空间称为填埋单元;
所述沼气收集装置包括集气支管、集气总管、集气罐;
所述集气支管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石笼顶部;所述集气支管第二端与所述集气总管第一端相连接,所述集气总管第二端与所述集气罐相连接;
所述渗滤液处理装置包括集液支管、集液总管、渗滤液收集罐;
所述集液支管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石笼底部;所述集液支管第二端与所述集液总管第一端相连接,所述集液总管第二端与所述渗滤液收集罐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残渣循环填埋场还设置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残渣循环填埋场还设置有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残渣循环填埋场还设置有氧含量测定装置,所述氧含量测定装置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装置、测温装置、氧含量测定装置使用DCS系统远程自动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残渣循环填埋场还设置有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设置在所述填埋坑内部,通过加药装置向所述填埋坑内添加除臭剂、氮转化添加剂、驱蝇剂、发酵促进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坝采用剖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墙为实体隔墙或非实体隔墙。
进一步的,所述石笼多于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建设成本低、节约了土地资源,不必重复选址建设垃圾填埋场;垃圾达到了无害化综合处理的目的,结合我公司的腐殖土处理技术,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100%。
附图说明(参照以下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许多方面。附图中的组成部分不一定成比例,重点在于清楚地例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分隔墙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包括填埋坑1、沼气收集装置2、渗滤液处理装置3;
所述填埋坑1包括底座11、垃圾坝12、防渗层13、石笼14、分隔墙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立强,未经谢立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4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甩干桶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谷物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