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板式热管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4925.X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7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俱美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D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 44229 | 代理人: | 朱林辉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式 热管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板式热管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空调,由于在设计上要保持空调的整体美观性,同时也为了降低 使用的材料成本,常常把发热管置放于空调内部,这导致需要利用风扇等冷却机构对其 进行散热,而在节能为主题的今天,这样的设计明显不能够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背板式热管空调实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背板式热管 空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板式热管空调,包括空 调外壳和若干相互并联的发热管,所述空调外壳上设有一通孔,相互并联的发热管穿过 通孔裸露在空调外壳背面的外侧,所述空调外壳背面外侧处设有与通孔大小相匹配的透 气保护装置,所述透气保护装置翻转后遮蔽裸露的发热管,通过把发热管置放于空调外 壳外侧,使得室外流通的空气对其具有散热的作用,减少了对风扇等冷却机构的依赖, 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保护装置为透气保护盖,通过透气保护盖把裸露在空调外壳背 面的外侧进行适当的遮挡,以使得空调整体的外观完整,且能保护发热管不会对人体造 成烫伤。
更进一步的,所述透气保护盖上设有散热间隙,通过散热间隙,在透气保护盖盖上 的时候,空调仍然能很好的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均匀分布在通孔四周,均匀分布的发热管,使得发热更 加均匀。
更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为200-600条,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400条的发 热管同时发热。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外壳和透气保护装置均由隔热耐高温材料制成,隔热耐高 温材料制成的空调外壳和透气保护装置能有效的保护人体安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背板式热管空调,通过把发热管置放于空调外壳外侧,使得 室外流通的空气对其具有散热的作用,减少了对风扇等冷却机构的依赖,达到节能环保 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背板式热管空调,通过透气保护盖把裸露在空调外壳背 面的外侧进行适当的遮挡,以使得空调整体的外观完整,且能保护发热管不会对人体造 成烫伤。
(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背板式热管空调,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背板式热管空调,生产成本低廉,适合大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背板式热管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空调外壳、2为发热管、3为透气保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 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 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 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 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 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 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板式热管空调,包括空调外壳1和若干相互并 联的发热管2,空调外壳1上设有一通孔,相互并联的发热管2穿过通孔裸露在空调外 壳1背面的外侧,空调外壳1背面外侧处设有与通孔大小相匹配的透气保护装置3,透 气保护装置3翻转后遮蔽裸露的发热管2,通过把发热管2置放于空调外壳1外侧,使 得室外流通的空气对其具有散热的作用,减少了对风扇等冷却机构的依赖,达到节能环 保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透气保护装置3为透气保护盖,通过透气保护盖把裸露在空调外 壳背面的外侧进行适当的遮挡,以使得空调整体的外观完整,且能保护发热管不会对人 体造成烫伤,而在透气保护盖上设有散热间隙,通过散热间隙,在透气保护盖盖上的时 候,空调仍然能很好的进行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俱美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俱美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49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充电方法
- 下一篇:发电机匝间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