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脊柱手术拉钩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8208.4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4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罗益滨;王新伟;陈德玉;顾庆国;王占超;陈诚;时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朱海东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手术 拉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柱手术拉钩,尤其涉及方便椎弓根螺钉置钉及上棒,属于 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脊柱手术现多半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为一种常规的手术技术。椎弓 根螺钉置钉及其附属配件的安装是该术式的核心技术。由于脊柱两侧有发达的竖 脊肌,在实施上述手术时常常会干扰术者和助手的视野,常常需要用到椎板拉钩 或其他工作将该肌群挡开,既保护了肌肉、皮肤等软组织,还方便术者进行椎弓 根螺钉置钉和安装连接杆(上棒)。然而现有的椎板拉钩由于钩体平直的设计, 仅仅起到了保护软组织的作用,不能很好的遂行便于置钉的功能;或者仅具有在 纵向上方便置钉的作用,但水平位置并不能为上棒提供便利;而且大部分椎板拉 钩的把手为扁平的不锈钢部件,不方便握持;以上存在的问题常常导致手术时间 延长、出血增加、反复置钉引起钉道松动、上棒困难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个在胸腰椎后路手术中使用的,用以保护软组织,便于椎弓根 螺钉置钉,为上棒提供便利,而且手柄利于握持的椎板拉钩,提高手术效率的脊 柱手术拉钩。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脊柱手术拉钩,包括连接为一体的薄片状前部,折弯部和扁平状后部,所述 后部的宽度大于前部的宽度,所述前部的前端中间处设置为一个尖刺部,前部的 中心处设置为半圆柱形的纵向凹槽,所述折弯部设置为1/4圆柱形的水平凹槽, 所述后部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手柄。
所述折弯部的折弯角度为90°~100°。
所述半圆柱形的纵向凹槽的直径为12mm。
所述1/4圆柱形的水平凹槽的直径为12mm。
所述手柄上刻有条纹。
所述前部,折弯部和后部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所述手柄的材质为木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安全有效,使用时可以先将尖刺部顶住椎板, 抓住手柄,轻轻翘起,显露术区后,顺着纵行槽置入螺钉,待置钉完毕后,沿着 水平槽顺利装上连接杆,解决了困扰已久的置钉和上棒困难问题,也保护了肌肉 组织,手柄的设计还方便了握持,以上设计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前部,2—折弯部,3—后部,4—尖刺部,5—纵向凹槽,6—水平凹槽,7— 手柄,8—条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脊柱手术拉钩,包括连接为一体的薄片状前部1,折弯部2和 扁平状后部3,后部3的宽度大于前部1的宽度,即增加了与肌肉等软组织的接 触面积,减小了对软组织的损伤,前部1的前端中间处设置为一个尖刺部4,用 以顶住椎板表面,前部1的中心处设置为半圆柱形的纵向凹槽5,折弯部2设置 为1/4圆柱形的水平凹槽6,半圆柱形的纵向凹槽5的直径为12mm,1/4圆柱形的 水平凹槽6的直径为12mm,适用于各种规格的椎弓根螺钉直径以及连接棒的直 径,水平槽和纵向槽的联合应用,同时解决了置钉及上棒时受到椎板拉钩阻挡的 问题,折弯部2的折弯角度为90°~100°,轻轻翘起一定角度即可充分显露术 区,扩大了手术视野,后部3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手柄7,手柄7上刻有条纹8, 以增加握持力,便于术者操作,前部1,折弯部2和后部3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手柄7采用硬木耐热材质。
本拉钩能达到安全、高效的作用:采用宽大的拉钩钩体的设计能达到保护肌肉、 皮肤、血管等软组织的效果,减少术后肌肉溶解、坏死、切口愈合延迟等风险; 前部1采用纵向凹槽5的设计,可以作为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槽,减少一般拉钩对 置钉过程的阻碍。纵向凹槽5上的水平凹槽6设计,可以作为椎弓根螺钉尾部连 接棒安装槽,减少一般拉钩对“上棒”过程的阻挡,这种双赢设计大大减少了手 术操作时间,减少组织损伤和出血,明显提高了手术效率。
使用本拉钩时,先将尖刺部4顶住患者椎板,握住手柄7翘起拉钩,钩体挡住肌 肉等软组织以显露术区,椎弓根螺钉沿纵向凹槽5置入椎弓根,全部螺钉安装完 毕后,将连接杆沿水平凹槽6放置于椎弓根螺钉尾部,锁紧螺帽,完成整套装置 的安装。两个以上本拉钩同时实用时上述效果更为理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82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妇科用肌瘤钩
- 下一篇:一种微创治疗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