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试系统中适配器与主机接口的互连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8496.3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3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强;王红春;邓发俊;雷宇宏;武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1/267 | 分类号: | G06F11/267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苏蓓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系统 适配器 主机 接口 互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硬件技术,涉及一种测试系统中适配器与主机 接口的互连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基于通用化、标准化、组合化思想,越 来越多地采用背板的方式进行模块设计。主处理器模块作为载板,相关功能 电路(如:FC接口、AFDX接口、MBI接口等)设计为子卡,载板与子卡之间 通过标准主机接口(如:PCIe、SRIO、PCI等)进行耦合,通过不同组合实现 不同模块功能。在各种功能子卡交付之前,需要基于自动化测试系统对模块 进行全面测试并进行验收,子卡与测试系统内的主控环境之间通过适配器进 行耦合。
传统的设计当中,多采用EL、LBE、VME等低速并行总线实现主处理模块 与功能模块的互连。对应测试系统设计中,主控环境位于测试机柜内部,适 配器与主控环境之间的接口信号通过电缆线束或信号转接板进行连接。对于 PCIe、SRIO等高速串行信号及PCI信号,通过传统电缆线束无法满足高速信 号传输要求;为了满足模块结构、散热、多模块测试需求,适配器与主机接 口最好满足模块垂直放置,采用信号转接板方式进行设计难以实现待测模块 垂直插拔,适配器对接时的高速接口连接器对接难度较高,不利于多高速主 机接口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测试系统中适配器接口设计方式无法满足高速主机 接口设计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测试系统中适配器高速主机接口互连及设计方 法,支持具备标准、高速主机接口的功能模块基于该种适配器完成测试、验 证相关工作。本实用新型基于高速线缆互连,满足高速信号传输要求;避免 传统信号互连方式对于适配器接口设计限制以及对测试系统设备布局方式的 限制;主机接口方式灵活,可基于PC机的标准插槽实现,也可基于嵌入式处 理环境主机接口实现;接口标准化设计,且便于适配器适配器实现多主机接 口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测试系统中适配器与主机接口的互连结构,包括适配器、主机、嵌 入式处理单元和主机接口,主机上设有主机插槽,其特殊之处在于:
还包括转接板,转接板与主机插槽相连接;
嵌入式处理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嵌入式处理器;
主机插槽和嵌入式处理器的接口用于提供所述主机接口;
所述适配器通过线缆分别与转接板以及嵌入式处理器的接口相连;
适配器上具有与待测模块相适配的接口;
若待测模块连接在适配器上,待测模块将能够与主机接口相连。
嵌入式处理单元包括母板,所述嵌入式处理器固定在母板上;
每条线缆的两端设有接头,转接板、适配器和所述母板上均设有与所述 接头相适配的插座,每个接头与相应的插座相连。
主机接口包括PCIe标准接口、SRIO标准接口和/或PCI标准接口。
上述述线缆是符合PCIe或SRIO串行总线信号传输的高速线缆。
上述线缆是PCIe电缆。
上述嵌入式处理器是PPC系列、DSP系列和/或ARM系列的嵌入式处理器。
上述主机接口包括PCIe标准接口,适配器母板上设有PCIe-PCISwitch 芯片,PCIe标准接口信号输出至Switch芯片,实现PCIe至PCI接口的转换 输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效果:
1)满足高速信号传输要求: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PCIe电缆进行传输, 满足高速信号传输要求;
2)适配器通过线缆分别与转接板以及嵌入式处理器的接口相连;适配 器上具有与待测模块相适配的接口;若待测模块连接在适配器上, 待测模块将能够与主机接口相连,因此避免了适配器接口设计限制: 避免了采用信号转接板进行主机接口互连等传统信号互连方式设计 中对适配器上模块接口开口方向的限制;
3)测试系统设备布局方式灵活:由于采用高速线缆进行信号互联,测 试系统中设备布局方式不受空间限制,布局灵活;
4)主机接口方式灵活:可基于PC机的标准插槽,也可基于嵌入式处理 环境主机接口,只需按照PCIe线缆接头形式及信号要求将高速串行 总线信号引出即可;
5)标准化设计:采用标准PCIe、SRIO、PCI等接口进行设计与实现, 便于测试系统中测试软件的开发、维护与移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84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