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闭式动静脉穿刺套管针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09048.5 | 申请日: | 2015-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3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曾鹏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鹏泉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94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闭式 静脉 穿刺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密闭式动静脉穿刺套管针。
背景技术
目前,动静脉穿刺套管针主要包括穿刺针和套管,套管头部设有柔性导管,柔性导 管套设在穿刺针上,医护人员使用动静脉穿刺套管针对患者的动静脉血管穿刺后,将穿 刺针从柔性导管拔出,柔性导管留置于患者的静脉血管中,通过导管与患者建立体外血 液循环通路以进行透析治疗。
但是,动静脉穿刺套管针使用前需要用生理盐水进行预冲并排除器械内腔的空气, 且透析结束后需用生理盐水将体外血液循环通路内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目前解决的 方法有:将透析管路的动脉端断开并与生理盐水管路相连接或将生理盐水管路与动脉管 路上的支路相连,由于目前的操作方法均属于开方式操作,极易造成病菌交叉感染的风 险和体外循环血路内腔的血液不能全部回输到患者体内而造成患者血液的丢失,并对患 者及医护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且由于结构复杂,体积大,不便于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便于使用的密闭式 动静脉穿刺套管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密闭式动静脉穿刺套管针, 包括穿刺针和套管,所述的套管包括设有软针管的头部与设有通路的套管主体,所述的 套管主体设有控制通路开合的开关,所述的开关设有与通路联通的空腔,所述的空腔内 密封配合有弹性密封件。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密闭式动静脉穿刺套管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 以下优点:通过设置控制通路开合的开关,可以方便的稳定的操作套管针的闭合,且开 关设有与通路联通的空腔,所述的空腔内密封配合有弹性密封件,即针头可以直接穿过 弹性密封件进入空腔,即可以直接对器械内腔进行预冲排气及透析结束后输入生理盐水, 以将体外血液循环通路内腔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将开关中部设 置为注射口或者连接口,保证了密闭式动静脉穿刺套管针能在密闭的环境下,对器械内 腔进行预冲排气和将体外血液循环通路内腔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极大地降低了患者 和医护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且可将患者在体外循环通路内腔的血液全部回输到体内, 此种结构极为简单,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也 可以用于输液,开关以及弹性密封件可以作为紧急情况下的输入口。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开关包括转动配合在套管主体的转动块,所述的转动块垂 直于轴线方向设有与通路联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内侧壁设有第二通孔,所述 的第二通孔轴线分别与转动块轴线、第一通孔轴线垂直,增加了第二通孔,即可以控制 从弹性密封件注入液体的方向,使密闭式动静脉穿刺套管针具有在密闭的环境下,对器 械内腔进行预冲排气和将体外循环通路内腔的血液全部回输到患者体内的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开关贯穿套管主体,所述的空腔两端密封配合 有弹性密封件,通过在空腔两端密封配合有弹性密封件,即可以从开关两端分别插入不 同的针头,使用更加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套管主体设有多个设有弹性密封件的开关, 所述的开关设有至少1个弹性密封件,增加开关使整个结构的控制效果更好,安全得到 提高,并方便人们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套管主体与头部通过柔性导管连接,增加 整体结构的柔韧性,使套管主体的移动不会直接作用在软针管上,提高了舒适性,且使 软针管不易折断或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开关设有用于固定导管或者针头的夹持组 件,所述的夹持组件转动连接于开关顶部,进一步固定刺入弹性密封件的针头,方便医 护人员使用,体积小,且可以作为开关把手转动开关,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开关顶部设有与弹性密封件贴合的防护盖, 避免弹性密封件被污染,提高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的软针管侧壁设有导通孔,可极大地提高血 液的流量,使软针管导通性更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鹏泉,未经曾鹏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090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