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热泵烤房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0352.1 | 申请日: | 2015-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8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至国;甘汉南;梅未 | 申请(专利权)人: | 伯恩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0 | 分类号: | F26B9/00;F26B23/00;F25B25/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黄华 |
地址: | 239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热泵烤房 | ||
1.一种太阳能热泵烤房,包括干燥室(1)、加热室(2)、送 风室(3)和太阳能吸热室(4),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室(1) 的一侧分别开设有进风口(1a)和出风口(1b),所述进风口(1a) 位于所述出风口(1b)的上方,所述加热室(2)位于所述出风口 (1b)处且通过所述出风口(1b)与所述干燥室(1)相连通,所 述加热室(2)具有能够加热气流的加热元件(5);所述送风室(3) 位于所述进风口(1a)处且所述送风室(3)位于所述加热室(2) 上方,所述加热室(2)与所述送风室(3)之间具有能够将加热 室(2)的气流抽送至送风室(3)的送风机(6);所述太阳能吸 热室(4)位于所述干燥室(1)上,所述太阳能吸热室(4)上连 接有能够将所述加热室(2)内的气流输送至太阳能吸热室(4) 进行加热并输回至加热室(2)的循环管路(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热泵烤房,其特征在于,所 述太阳能吸热室(4)的上表面具有太阳能集热板(4a),所述循 环管路(7)包括间隔设置的进气管道(71)和出气管道(72), 所述进气管道(71)的进口端设有循环风机(73),所述进气管道 (71)的出口端与所述太阳能吸热室(4)相连通且靠近太阳能吸 热室(4)的一侧;所述进气管道(71)内设有止回阀(74);所 述出气管道(72)的进口端与所述太阳能吸热室(4)相连通且靠 近太阳能吸热室(4)的另一侧,所述出气管道(72)的出口端位 于所述加热室(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热泵烤房,其特征在于,所 述加热室(2)与送风室(3)之间具有隔绝所述加热室(2)与送 风室(3)的隔板(8),所述隔板(8)上开设有连通加热室(2) 与送风室(3)的通孔(81),所述送风机(6)位于所述隔板(8) 的通孔(8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太阳能热泵烤房,其特征 在于,所述烤房还包括冷凝室(9),所述冷凝室(9)与所述干燥 室(1)相连通,所述冷凝室(9)内设有蒸发器(91),所述加热 元件(5)为散热器(5a),所述散热器(5a)与所述蒸发器(91) 之间具有流通冷凝介质的循环管道(94),所述循环管道(94)上 还设有压缩机(92)和膨胀阀(9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热泵烤房,其特征在于,所 述加热室(2)与冷凝室(9)之间设有全热交换器(10),所述全 热交换器(10)内设有两条交叉且不连通的第一流道(10a)和第 二流道(10b),所述全热交换器(10)能够在第一流道(10a)和 第二流道(10b)之间热量交换,所述第一流道(10a)的进口端 与所述出风口(1b)相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0a)的出口端正对 所述蒸发器(91),所述第二流道(10b)的进口端位于所述冷凝 室(9)的下部且第二流道(10b)能够使内部气流流向所述散热 器(5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热泵烤房,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流道(10a)的进口端连接有与所述出风口(1b)正相对的 气流通道(11),所述第二流道(10b)的出口端连接有除湿通道 (12),所述除湿通道(12)的出口端设有正对所述散热器(5a) 的除湿风机(14)和除湿风门(13)。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太阳能热泵烤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烤房还包括控制单元(15),所述干燥室(1)内设有温度传 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15)电联接且所述控制 单元(15)能够控制加热元件(5)、送风机(6)以及循环风机(73) 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太阳能热泵烤房,其特征 在于,所述干燥室(1)、加热室(2)和送风室(3)均采用聚氨 酯保温板合围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伯恩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伯恩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035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