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贲门封堵式鼻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4898.4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8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唐卫东;陈苏平;陈琪;邵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叶志坚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贲门 封堵 式鼻胃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贲门封堵式 鼻胃管。
背景技术
临床工作中,鼻胃管鼻饲法针对的是意识发生障碍不能进食的病 人和消化道手术后不能经口正常进食的患者。此肠胃营养法将导管经 一侧鼻腔插入,通过食管进入胃部,然后从管内灌入流质食物、水、 药物。然而,传统的鼻胃管在保证病人正常的能量供应的同时,会发 生系列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胃食管返流,误吸。
当贲门括约肌松弛或者胃肠内内容物过多,压力过高时容易引发 返流。胃内容物将经食管返流,继而发生气管误吸,导致肺部感染。 若能有效防止胃食管返流误吸,将能大大提高鼻胃管鼻饲法的安全 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 一种贲门封堵式鼻胃管,能有效防止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和胃压过大 引起的胃食管反流,从而防止误吸。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贲门封堵式鼻胃管,包括圆形管体 和哑铃型气囊,所述圆形管体包括营养管、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 所述哑铃型气囊包括内侧的胃囊和外侧食管中间囊,所述第一充气管 的一端与胃囊相连通,所述第二充气管的一端与食管中间囊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哑铃型气囊由内而外依次由弹性囊和限制囊组 成,所述弹性囊呈半球形结构,所述限制囊呈球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制囊直径为4cm,所述弹性囊直径为6cm,所 述食管中间囊直径为3cm,所述食管中间囊长度为3cm至7cm。
作为优选,所述营养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的横截面均为四分之一 圆形。
作为优选,还包括充气装置和放气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另一端均设有接合口, 所述接合口与充气装置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充气装置为针筒。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的另一端设有橡皮管。
作为优选,所述橡皮管由外向内单向导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技术合理,使用方便,气 囊可以完全堵塞贲门口,从而防止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以及胃内压过 高而导致的胃食管返流误吸,而将气囊设置为哑铃型则还能卡在贲门 狭窄处,能够防止由于胃压过高而将其压出贲门,另外,在气囊外增 加了一个不可扩张的塑料防过充的限制囊,则能有效防止由于医务人 员操作失误而充气过度而导致的贲门括约肌撕裂,增加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贲门封堵式鼻胃管实施例的扩张充气状 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种放气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营养管,2.第一充气管,3.第二充气管,4.胃囊,5.食 管中间囊,6.弹性囊,7.限制囊,8.充气装置,9.接合口,10.橡皮 管,11.放气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并不是对本 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贲门封堵式鼻胃管,如图1 和2所示,包括圆形管体和哑铃型气囊,所述圆形管体包括营养管1、 第一充气管2和第二充气管3,所述营养管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 述第一充气,2和第二充气管3的横截面均为四分之一圆形,所述哑铃 型气囊包括内侧的胃囊4和外侧的食管中间囊5,所述第一充气管2 的一端与胃囊4相连通,所述第二充气管3的一端与食管中间囊5相 连通。所述哑铃型气囊由内而外依次由弹性囊6和限制囊7组成,所 述弹性囊6呈半球形结构,所述限制囊7呈球形结构。还包括充气装 8和放气针11,所述充气装8为针筒。所述第一充气管2和第二充气 管3另一端均设有接合口9,所述接合口9与充气装置8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充气管2和第二充气管3的另一端设有橡皮管10,所述橡 皮管10由外向内单向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及方法:无充气状态下,圆形管体与哑铃 型气囊紧密贴合呈一光滑的圆管状,便于鼻胃管插入消化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48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