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预混纤维板式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9480.2 | 申请日: | 2015-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7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聚合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14;F23D14/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11600 青海省西宁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预混 纤维 板式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气体的燃料的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预混纤维板式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气热水设备,如燃气热水器或燃气锅炉中通常设置有的燃烧器、热交换器、以及容纳燃烧器和热交换器的燃烧室。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并会被排放到大气中。废气通常包含有对人体和大气有影响的成分,如一氧化碳(CO)或氮氧化物(NOx)等。随着生活水平以及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家用燃气具中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一氧化碳的排放早已为人们所关注,并且大量燃气具的生产厂家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一氧化碳的排放,然而,然而对于氮氧化物的排放却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经研究分析表明,氮氧化物的毒性要大于一氧化碳,并且长期的排放会对大气引发两方面的污染:酸雨和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Smog)。在我国已经制定的民用燃气具的氮氧化物排放标注中,最高级即国标五级要求氮氧化物浓度上限为70毫克/千瓦小时(mg/kW·h)。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燃烧器容易产生一氧化碳(CO)或氮氧化物(NOx)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燃气在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以及一氧化碳产生的全预混纤维板式燃烧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预混纤维板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本体,所述燃烧器本体的上、下两端开口,上端开口直径大于下端开口直径,不锈钢冲孔板固定在所述燃烧器本体的上端开口内,金属纤维网设置在所述不锈钢冲孔板上,所述金属纤维网外设置有点火针和离子棒,进气管的上端开口与燃烧器本体的下端开口固定并连通,进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进气管的下端开口为进风口,旋流片位于所述进气管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不锈钢冲孔板焊接在所述燃烧器本体的上端开口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金属纤维网使用铁铬铝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燃烧器使用不锈钢冲孔板作为金属纤维网的支撑,组成燃烧器的燃烧表面,燃气和空气在进气管内的旋流片作用下进行完全预混后,进入燃烧头由点火针点火,在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并由离子棒进行火焰的检测,保证持续燃烧。
所述燃烧器的主体为金属纤维及不锈钢材料焊接而成,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抗氧化及抗热冲击性。使用金属纤维织物作为燃烧表面,解决了全预混燃烧方式易回火、燃烧不稳定的问题,使用铁铬铝网制作金属纤维网,根据输出功率的大小不同,火焰有红外辐射和蓝焰两种模式;金属纤维织物的均匀透气性使得燃烧的温度分布均匀,避免局部高温的产生,抑制氮氧化物Nox的产生;且全预混的燃烧方式使得空气过量系数小,燃烧更加完全,效率高且燃烧排放的一氧化碳CO量小,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燃烧器本体2、不锈钢冲孔板3、金属纤维网4、点火针5、离子棒6、进气管7、进气口8、进风口9、旋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预混纤维板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本体1,所述燃烧器本体1的上、下两端开口,上端开口直径大于下端开口直径,不锈钢冲孔板2焊接在所述燃烧器本体1的上端开口内,金属纤维网3设置在所述不锈钢冲孔板2上,优选的,所述金属纤维网3使用铁铬铝网。所述金属纤维网3外设置有点火针4和离子棒5,进气管6的上端开口与燃烧器本体1的下端开口固定并连通,进气管6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7,进气管6的下端开口为进风口8,旋流片9位于所述进气管6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聚合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青海聚合热力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9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隔爆型永磁真空馈电开关
- 下一篇:微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