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鼓风机转子的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9559.5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02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林英哲;刘淑云;吴立华;董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58;H02K1/3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11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鼓风机 转子 冷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鼓风机转子的冷却结构,其属于鼓风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鼓风机的转子冷却一般采用风冷和液冷方式,采用风冷方式的鼓风机功耗较 大,液冷方式会使得冷却液会从转子表面飞溅出去,电机内部的所有零件都被冷却液和 蒸汽浸润,所以电机内零件的绝缘、抗化学腐蚀、抗溶蚀要求都非常高,机壳也必须做 到密闭。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鼓风机转子的冷却结 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鼓风机转子的冷却结构,包括定子、转子、 机壳、进气道、叶轮、与叶轮安装于一起的导流锥,所述定子置于机壳内,转子转动设 于定子内,且转子顶端与叶轮相连,进气道与机壳固定连接,还包括散热杆、内散热片、 外散热片和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在进气道内,在转子的轴心方向上设有散热孔,导 流锥的轴心方向上设有与散热孔相对齐的通孔,所述散热杆置于该散热孔和通孔内,且 散热杆的顶端伸于通孔外并与支架固定连接,若干内散热片分层固定连接在散热杆的下 段,且内散热片均位于散热孔内,外散热片固定连接在散热杆的上段,且外散热片位于 进气道内,所述转子的散热孔内设有导热液。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锥的上端面设有具有外圈平面和内圈平面的圆形状的凹槽,所 述散热杆上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外圆周壁上设有与该凹槽相适配的凸台,所述凸 台与凹槽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外散热片固定连接于密封套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圈平面的高度高于内圈平面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十字形,该支架的四端通过螺钉紧固于进气道的内壁上,在 支架的中心处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杆的上端设有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转子冷却效果好,且结构简单, 制造方便,便于装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杆与转子之间的密封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散热片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与进气道之间的安装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鼓风机转子的冷却结构包括定子1、转子2、机壳3、进气 道4、叶轮5、与叶轮5安装于一起的导流锥11,定子1置于机壳3内,转子2转动设 于定子1内,转子2的顶端与叶轮5相连,进气道4固定连接于机壳3上。在转子2的 轴心方向上设有散热孔21,在该散热孔21内设有导热液,导流锥11的轴心方向上设有 与散热孔21相对齐的通孔25,散热杆6置于该散热孔21和通孔25内,且散热杆6的 顶端固定连接在支架9上,支架9固定连接在进气道4内。若干内散热片7分层固定连 接在散热杆6的下段,且每个内散热片7均位于散热孔21内。外散热片8固定连接在 散热杆6的上段,且外散热片8位于进气道4内。
如图2,本实用新型为防止转子2的散热孔21内的导热液溅出转子外,在导流锥 11的上端面设有凹槽24,该凹槽24设有外圈平面22和内圈平面23,其中外圈平面22 的高度高于内圈平面23的高度。在散热杆6上设有密封套,密封套的外圆周壁上设有 凸台12,该凸台12与转子2上的凹槽24相适配,在凸台12置于凹槽24内时,凸台 12与凹槽24之间留有间隙。密封套与导流锥11之间采用迷宫结构密封,防止转子2 内部的导热液溅出转子外,内圈平面23的高度比外圈平面22的高度低,若有导热液溅 出凹槽24内,会流回转子内部。
结合图3,在外散热片8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内螺纹,在密封套的上端设有外螺纹, 外散热片8螺纹连接在密封套上。
如图4,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架9为十字形,该支架9的四端通过螺钉紧固于进气道 4的内壁上.在支架9的中心处设有通孔91,该通孔91与转子2同轴设置。散热杆6的 顶端穿过该通孔91,并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在支架9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195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