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升粗集料振实密度测量精度的容量筒组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0812.9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5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蒋应军;李湾湾;陈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9/00 | 分类号: | G01N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集料 密度 测量 精度 容量 组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器皿,尤其涉及一种提升粗集料振实密度测量 精度的容量筒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粗集料振实密度的测量往往不能较好的模拟集料的堆积状态, 此外,将装满集料的容量筒放在振动台上振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集料 被溅出,且不能一次性振实成功,后期需要手动加料,这时就会减少细料填 充的时间,因为振动台振动时间是提前设置好的,这些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 性,若想更好地模拟集料的堆积状态,得到更精确的数据,有必要对试验用 容量筒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升粗集料 振实密度测量精度的容量筒组合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提升粗集料振实密度测量精度的容量筒组合装置,包括设有上开口 的容量筒,可拆卸地安装于容量筒的上开口上并与容量筒的上开口相通的套 筒;所述容量筒呈锥形,由下向上渐缩;所述套筒包含一体成型的上锥形套 筒与下锥形套筒,所述上锥形套筒由上向下渐缩;所述下锥形套筒由下向上 渐缩,所述下锥形套筒的下开口与所述套筒的上开口对应连通。
作为优选的,所述容量筒的上开口的边沿向外延伸形成容量筒上翼,所 述容量筒上翼上开设下螺丝孔;所述下锥形套筒的下开口的边沿向外延伸形 成套筒上翼,所述套筒上翼上设有与下螺纹孔对应设置的上螺纹孔;上螺纹 孔与下螺纹孔通过紧固件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容量筒的筒壁上设有容量筒提手。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锥形套筒上设有套筒提手。
作为优选的,所述套筒的高度为7~8cm。
作为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厚度为2~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锥形套筒使集料装入时更加方便,通过下锥形套筒可 防止振动时集料冒出,且可使得集料一次性装满容量筒,试验时装上套筒, 振动完毕把套筒卸下,将容量筒内集料整平,使得凹凸部分基本可抵消即可, 不仅可以更好地模拟集料堆积时的状态,且消除了试验中由于集料冒出或集 料未能一次性装满容量筒而造成的误差,提高试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装置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容量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容量筒,2-套筒,3-上锥形套筒,4-下锥形套筒,5-容量筒提 手,6-套筒提手6,7-容量筒上翼,8-套筒下翼,9-下螺丝孔,10-筒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附图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提升粗集料振实密度测量精度的容 量筒组合装置,包括设有上开口的容量筒1,可拆卸地安装于容量筒1上开口 上并与容量筒1的上开口相通的套筒2。
所述容量筒1呈锥形,形状由下向上渐缩,其体积固定为10L,便于实验 时计算密度;而之所以设置成锥形,可以更好地模拟集料堆积的状态。所述 容量筒1的上开口的边沿向外延伸形成容量筒上翼7(请参考图3),所述容 量筒上翼7上开设下螺丝孔9。为了方便移动所述容量筒1,所述容量筒1的 筒壁10上设有容量筒提手5,所述容量筒提手5焊接到所述容量筒1的筒壁 1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08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状物料堆积密度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体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