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焊接修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1967.4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54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董恒建;范国华;费邦明;潘琪斌;汪志龙;朱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凌江汽车焊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3/02 | 分类号: | B24B23/02;B24B55/04;B24B55/10;B24B47/14;B24B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焊接 修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焊接修磨器,涉及焊装辅助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这种交通工具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家庭,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
汽车由大量零部件组成,而这些零部件在组装过程中除了铆接、螺栓连接等连接方式,大多采用在焊接设备上焊接的方式组装而成,焊接完成后零部件拼接处会有焊痕和焊渣,为了保证零部件的正常使用和美观效果,需要对焊痕进行打磨,但由于收角度和强度限制,机械磨床、铣床并不能很好的实用,需要手动修磨,但现有的修磨器往往受固定的修磨片挡板影响,修磨角度受限,使用时飞溅的焊渣铁屑容易溅到修磨人员身上,并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焊接修磨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焊接修磨器,包括修磨头、机身和手持部,机身一端与修磨头连接,另一端与手持部连接,其特征是,所述修磨头包括气动电机、圆柱接头、半圆环形挡板和修磨片,气动电机安装在修磨头内部,圆柱接头安装在气动电机下方的修磨头外壁,气动电机与修磨片轴连接,修磨片位于圆柱接头下方,半圆环形挡板安装在圆柱接头下侧的插槽内,且插槽底部设有弹性层,半圆环形挡板顶部与弹性层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尾部设有进气连接管,进气连接管与机身连接,机身内部设有气体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电机和气体控制阀连接,修磨头内部设有吹风管,吹风管一端与气体控制阀连接,另一端穿过修磨头下壁,且位于修磨片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修磨片的水平位置比半圆环形挡板的下边缘水平位置高。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外壁设有便于手持的保护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汽车焊接修磨器,半圆环形挡板与圆柱接头插接,圆柱接头上的弹性层与半圆环形挡板连接,使用过程中半圆环形挡板可上下移动,不影响修磨片的打磨,满足零部件不同表面形状的实用需求,同时有效防止修磨后的铁屑飞溅到打磨人员身上,而吹风管正对修磨片上方,修磨片工作时,能有效将铁屑吹离工作面,避免手工清扫,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焊接修磨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焊接修磨器结构示意图所述一种汽车焊接修磨器,包括修磨头1、机身2和手持部3,机身2一端与修磨头1连接,另一端与手持部3连接,其特征是,所述修磨头1包括气动电机4、圆柱接头5、半圆环形挡板6和修磨片7,气动电机4安装在修磨头1内部,圆柱接头5安装在气动电机4下方的修磨头1外壁,气动电机4与修磨片7轴连接,修磨片7位于圆柱接头5下方,半圆环形挡板6安装在圆柱接头5下侧的插槽内,且插槽底部设有弹性层8,半圆环形挡板6顶部与弹性层8连接。
对焊痕进行打磨时,半圆环形挡板6与圆柱接头5插接,圆柱接头上的弹性层8与半圆环形挡板6连接,使用过程中半圆环形挡板6可上下移动,不影响修磨片7的打磨,满足零部件不同表面形状的实用需求,同时有效防止修磨后的铁屑飞溅到打磨人员身上。
所述手持部3尾部设有进气连接管9,进气连接管与机身2连接,机身2内部设有气体控制阀,便于控制气动电机4的运转。
所述气动电机4和气体控制阀连接,修磨头1内部设有吹风管10,吹风管10一端与气体控制阀连接,另一端穿过修磨头1下壁,且位于修磨片7上方,修磨片工作时,能有效将铁屑吹离工作面,避免手工清扫,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修磨片7的水平位置比半圆环形挡板6的下边缘水平位置高,避免修磨片7工作过程中打磨的铁屑从半圆环形挡板6飞出,溅到工作人员。
所述手持部3外壁设有便于手持的保护套11,增加握持舒适感的同时,使得修磨器外形更加美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凌江汽车焊装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凌江汽车焊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19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