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模块化动力集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2146.2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9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贺雷;李芬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环电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12 | 分类号: | B60K17/12;H02K11/33;H02K7/116;H02K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戚正云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模块化 动力 集成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汽车模块化动力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世界汽车领域,几千家公司在研制生产新能源汽车,尤为纯电动汽车,为节能减排、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研制“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动力汽车已成为现代汽车发展的必然方向。所谓现有的电动汽车,是在燃油汽车的平台上,装个电机,加个电池构成的。都采用传统结构的永磁电机、开关磁阻或其他励磁方式的传统电机,安装在汽车的前桥或后桥或者车轮毂上,就所谓构成了现代电动汽车结构,及现代电动汽车理论。如:沃尔沃及许多汽车公司采用将电机安装在两个或多个汽车轮毂上,构成所谓的轮毂式电机电动汽车结构模式;特斯拉及许多汽车公司采用将电机安装在汽车后桥中,构成后桥电机驱动式电动汽车结构;丰田、本田等全球最多的汽车公司都采用将电机安装在汽车前桥中,构成前桥式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结构模式。
上述电动汽车结构,动力电机、差速器、传动桥等都采用传统的方式结构。未能在技术和结构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电动汽车除了节能环保,应在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动力性等方面比燃油汽车更上一层,必须实现全新的结构和理念,体现电动汽车是综合高新技术结晶的新型产物,这才是电动汽车的新理念。
在新型电动汽车研制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技术难题。在动力电机、差速变速、驱动控制等方面,目前无法在结构上实现一体化、模块化,并在控制上实现集成化、智能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紧凑、集成化程度高的电动汽车模块化动力集成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电动汽车模块化动力集成系统,它包括集成控制器、动力电机组和差速减速器,所述的集成控制器壳体设置在动力电机组壳体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差速减速器设置在动力电机组壳体的下端面上,所述的动力电机组的输出轴的下端进入差速减速器内部作为差速减速器的输入轴,动力电机组的输出轴的上端进入集成控制器壳体内部,并在动力电机组的输出轴的上端端部设置有传感器触发装置;在集成控制器中心设置有传感器固定调整端盖及设置在传感器固定调整端盖上的位置传感器,在动力电机组壳体的上下端面内均设置有散热水道或者在动力电机组壳体的上下端面及集成控制器壳体的下端面内设置有散热水道。
其中差速减速器的上端面为平面结构,差速减速器的上端面与动力电机组的下端面之间紧密配合设置;所述的集成控制器壳体的下端面与动力电机组的上端面紧密配合设置,两者可以为分体结构也可以为一体结构。
所述散热水道为端面散热式结构,一条散热水道能使散热液串联流过水道,一端接口为散热液进口端、另一端接口为散热液出口端;所述的散热串联水道迂回的布满动力电机组壳体的端面。或者所述的散热水道为中空的腔体结构,且一端为散热液进口端、相对的另一端为散热液出口端。
所述的差速减速器包括减速器壳体,减速器壳体内的动力电机组输出轴的端部为角齿轮,在减速器壳体内通过轴承设置有星行轮外壳体,在星行轮外壳体上设置有与动力电机组的输出轴端部的角齿轮啮合的盆齿轮,在星行轮外壳体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星行轮轴,星行轮轴中心线与盆齿轮外圆周的一条直径平行;在星行轮轴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星行齿轮,在星行轮外壳体内部的水平方向设置有两个半轴齿轮,所述的半轴齿轮的轴线与星行轮轴的轴线垂直;半轴齿轮与两个星行齿轮之间均相互啮合;所述的星行轮外壳体与半轴齿轮之间转动连接;在星行轮外壳体两端的减速器壳体内设置有限位卡圈对其进行位置限定和气隙调整,在限位卡圈的外部的减速器壳体上设置有半轴油封。
所述的动力电机组输出轴上的角齿轮与盆齿轮啮合的位置为:动力电机组的输出轴的中心线与星行轮轴中心线偏差30mm。
所述的限位卡圈为环形结构,所述的限位卡圈分为与减速器壳体配合的部分和与星行轮外壳体上轴承接触的部分;所述的限位卡圈上与减速器壳体配合的部分的厚度小于与星行轮外壳体上轴承接触的部分的厚度;且减速器壳体上两个限位卡圈的与星行轮外壳体上轴承接触的部分的厚度为相同或不同。采用更换不同厚度的限位卡圈,就可调整行星轮外壳体左右移动,实现调整盆齿轮的左右位置来调整盆齿轮与角齿轮运转啮合气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环电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环电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21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前置斜头面客车的仪表台
- 下一篇:一种拖拉机动力输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