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2362.7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70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魏晓川;杨广海;余强;周鹏飞;魏力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00 | 分类号: | B66B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63003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电梯 基础 标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属于建筑工业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现场的施工电梯基础一般多安置在地下室顶板上,由于施工电梯基础所承受的施工电梯及其基础自身重量超过地下室顶板的允许荷载。因此,需要对施工电梯基础进行回顶,将施工电梯基础的重量通过回顶结构传递给结构基础,保证地下室楼板的结构安全。
传统的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多采用逐层搭设满堂脚手架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安装拆除速度慢,而且还会占用大量钢管,增加了周转材料的使用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将施工电梯的重量通过标准节传递到结构基础上,不但不占用钢管,而且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还可以多次周转使用,进而使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的使用成本大幅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以克服目前施工电梯基础钢管回顶搭设拆卸速度慢,占用钢管时间长,成本消耗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它包括由方钢立杆、方钢横杆和方钢斜杆构成的一个立方体框架,在该立方体框架中与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受力方向垂直的两个平面内的每个角上固定设有一块三角形连接板,在该三角形连接板上钻设有螺栓连接孔和顶托承插孔。螺栓连接孔5用于将每个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对接安装在一起,顶托承插孔6用于插入上端顶托。
另外,将钻有螺栓连接孔、顶托承插孔的三角形连接板焊接在立方体框架中与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受力方向垂直的两个平面内的每个角上,需要保证每个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的每个平面上四个角的螺栓连接孔的相对位置保持一致,不会在制作中偏位,使每个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在对接安装时严丝合缝不留空隙。
现有的施工电梯基础钢管回顶方法,安装拆除速度慢,占用大量钢管,使周转材料的用成本增加。本实用新型直接采用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加快了施工电梯基础回顶安装拆卸速度,不但减少了钢管等周转材料的占用时间,而且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还可以多次周转使用,节省了措施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立面图;
图2是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方钢立杆、2-方钢横杆、3-方钢斜杆、4-三角形连接板、5-螺栓连接孔、6-顶托承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包括由方钢立杆1、方钢横杆2和方钢斜杆3构成的一个立方体框架,如图2所示,在该立方体框架中与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受力方向垂直的两个平面内的每个角上固定设有一块三角形连接板4,在该三角形连接板4上钻设有螺栓连接孔5和顶托承插孔6。
图2表达由方钢立杆1、方钢横杆2和方钢斜杆3构成的一个立方体框架与三角形连接板4、螺栓连接孔5和顶托承插孔6之间的的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步骤实施,将方钢立杆1、方钢横杆2、方钢斜杆3按照如图1所示焊接成一个立方体框架,然后按照如图2所示将钻有螺栓连接孔5、顶托承插孔6的三角形连接板4焊接在立方体框架中与施工电梯基础回顶标准节受力方向垂直的两个平面内的每个角上。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23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轿厢轿架连接装置
- 下一篇:施工电梯用操作台及施工电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