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交替翻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2433.3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4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卓舒;周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48 | 分类号: | B65G47/248;B65G47/52;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替 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后处理加工辅助生产设备,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交替翻板机。
背景技术
板材指的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板材,如木塑板材主要是将散碎、零星的木屑和薄板经过粘贴剂的组合,在组合成型成板材后,需要进行养护使板材固化。为了节省成本,板材一般将一面加工为光滑面,另一侧则为粗糙面,在养护工序中,为了增加工作效率,保护养护质量,一般将两块板叠加后,同时养护,因此一般需要将两块板的光滑面相对设置后,同时养护两块板。目前,一般通过工人方式使一块板材翻转放在另一块板上,其方式对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果低下,不能满足自动化生产要求。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替翻板机,旨在解决现有的人工翻转板材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交替翻板机,其包括底架和翻转架;
所述翻转架的一端设置有齿圈,所述底架上设置有输送电机、传动齿轮和用于驱动翻转架正转180°、反转180°的翻转电机,所述翻转电机上的主动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传动齿轮与齿圈啮合;
所述翻转架上设置有上层输送辊和下层输送辊,所述上层输送辊和下层输送辊之间形成输送轨道,所述上层输送辊或下层输送辊与输送电机联接;所述翻转架上还设置有上伸缩顶盘、下伸缩顶盘和用于翻板时控制上伸缩顶盘和下伸缩顶盘顶住板材的定位气缸,上伸缩顶盘和下伸缩顶盘均与定位气缸联接,
所述交替翻板机还包括控制模块和用于根据所输送模板的计数相应输出高低平控制信号给控制模块的计数反馈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计数反馈模块反馈的高低平控制信号,依次控制输送电机送板、定位气缸顶板,翻转电机正转、输送电机送板;之后直接输出下一块板;之后依次控制输送电机送板、定位气缸顶板,翻转电机反转、输送电机送板;之后直接输出下一块板;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向翻转电机输出反转驱动信号的第一输出单元和向翻转电机输出正转驱动信号的第二输出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计数反馈模块反馈的高低电平信号,控制翻转电机依次正转、停转、反转、停转。
所述的交替翻板机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芯片、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控制芯片的PB0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输出单元、也通过第一电阻连接VCC供电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PB1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输出单元、也通过第二电阻连接VCC供电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的交替翻板机中,所述第一输出单元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输出单元包括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VCC供电端,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继电器的中间触点连接VCC供电端,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第二继电器的中间触点,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翻转电机的正极;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连接VCC供电端,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悬空,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连接翻转电机的负极。
所述的交替翻板机中,所述翻转架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形导轨,所述底架上相应设置有导向轮、与所述圆形导轨配合滚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交替翻板机,把已经加工成型的板材翻转,利用输送板材的数量,控制翻转电机依次正转、停转、反转、停转的控制模块,使翻转架依次正转翻板并送板、直接送板、反转翻板并送板、直接送板等工作状态,实现了板材交替式翻板,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生产要求,同时还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替翻板机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替翻板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替翻板机中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替翻板机中控制芯片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24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质量工件短距离移动的精密定位装置
- 下一篇:负压式脉动吸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