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流式调节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6113.5 | 申请日: | 2015-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0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亮;汪新春;韩家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52 | 分类号: | F16K31/52;F16K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胡寅旭 |
地址: | 31140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流 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流式调节阀。
背景技术
调节阀是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关键的设备,不同的工况选用不同类型的调节阀,轴向型调节阀就是其中的一种,因其特殊的轴流式结构,可以适用于大口径、大压差工况。现有的GLOBE调节阀,目前国内最大口径也只能做到DN650,而轴向式调节阀,可以轻松做到DN4000,甚至更大口径。现有轴流式调节阀的内部驱动通常采用曲柄连杆机构、齿轮齿条、45°斜齿条副三种驱动方式,曲柄连杆机构和齿轮齿条机构是将驱动轴的旋转运动转变为阀芯沿阀体轴向的直线运动,从而达到调节流量和压力的目的,45°斜齿条副是将驱动轴的直线运动转变为阀芯沿阀体轴向的直线运动。齿轮齿条、45°斜齿条副驱动机构加工精度要求高,另外内部还需要考虑润滑和密封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曲柄连杆机构则不用考虑以上问题,并且加工要求低,经济性好。但现有的曲柄连杆机构,当阀门关闭时,曲柄和连杆是处于同一直线上(如CN104847917A中公开的图4所示),阀芯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由于零件加工误差累计,有可能不能够紧密接触,从而不能有效密封,切断介质,就需要比较复杂的结构来弥补这种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轴流式调节阀对阀芯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密封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关闭时阀芯与阀座能有效密封的轴流式调节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轴流式调节阀,包括阀体、导向套、阀芯、推力块及曲柄连杆传动机构,所述阀体内设有与阀体上的进口和出口相通的环形轴流通道,所述导向套固定于阀体内且导向套上设有与环形轴流通道相通的阀口,所述阀芯滑配于导向套内,导向套靠近阀体上的出口一端设有与阀芯相适配的阀座,所述推力块固定于阀芯内,所述曲柄连杆传动机构包括驱动轴、连杆及曲柄,所述驱动轴下部设于阀体内并与阀体转动连接,所述曲柄与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推力块、曲柄铰接,所述曲柄偏离阀体轴线。本实用新型中曲柄偏离阀体轴线,即将曲柄与阀体轴线偏置一个距离,这样阀门关闭时,由于偏置距离的存在,即使连杆与阀体轴线重合,曲柄与连杆连接轴线也会与阀体轴线有一定的夹角,换而言之,曲柄偏离阀体轴线使得连杆对阀芯的推力始终留有余量,当曲柄的转矩通过连杆传递到阀芯上,转换为对阀芯沿阀体轴向的推力时,使得阀芯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能始终紧密结合,从而保证密封效果,有效切断介质,可降低对阀芯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的加工精度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套与阀体之间分别设有第一O形圈和第二O形圈。
作为优选,所述阀芯与导向套之间设有第三O形圈与环形的导向衬带。导向衬带起支撑减摩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阀芯内通过螺钉固定有固定环,所述推力块固定于固定环靠近阀体上的出口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两端通过连杆销与卡圈的配合分别与推力块、曲柄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阀体内设有上轴套和下轴套,所述驱动轴的下端穿过上轴套并与下轴套转动连接,所述曲柄位于上轴套和下轴套之间并通过键槽配合与驱动轴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轴为上小下大的阶梯轴,驱动轴的阶梯面上设有压盖,所述压盖通过螺钉与阀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轴与压盖之间设有第四O形圈。
作为优选,所述压盖与阀体之间设有第五O形圈。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套与阀座为同质一体结构。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曲柄偏离阀体轴线,即将曲柄与阀体轴线偏置一个距离,这样阀门关闭时,由于偏置距离的存在,即使连杆与阀体轴线重合,曲柄与连杆连接轴线也会与阀体轴线有一定的夹角,换而言之,曲柄偏离阀体轴线使得连杆对阀芯的推力始终留有余量,当曲柄的转矩通过连杆传递到阀芯上,转换为对阀芯沿阀体轴向的推力时,使得阀芯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能保证紧密结合,从而保证密封效果,有效切断介质,可降低对阀芯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的加工精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阀门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阀门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61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