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在车辆动态行驶中测试主销定位角度的测试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7364.5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8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邱宝象;资小林;郭增均;张杰;石伯妹;林光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6 | 分类号: | G01B11/2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动态 行驶 测试 主销 定位 角度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主销定位角度的测试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车辆动态行驶 中测试主销定位角度的测试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前束与外倾角度是影响汽车行驶操稳稳定性能与舒适性能,影响轮胎磨损的重要因 素。
汽车前束与外倾角度的一般测试都是在车辆静态停止时通过四轮定位等仪器进行测试, 缺乏可以对车辆动态行驶过程中的车轮定位参数进行测试的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车辆动态行驶中测试主 销定位角度的测试机构,可以用来在车辆动态行驶过程中测试车轮前束角度和外倾角度相对 于车身的变化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包括镭射发射器、镭射感应柱、车轮, 所述的镭射发射器固定在车轮的外侧中心上,所述的镭射感应柱设有三根,并固定在车身上; 所述的镭射感应柱所在车身面与镭射发射器所在的车轮为同侧,且该车身面即为车轮的车身 边缘;镭射发射器所发射的镭射投射平面投影于车身上的三根镭射感应柱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三根镭射感应柱间呈等边三角状分布,即每根镭射感应柱间的距离相 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光学原理和三角关系通过镭射投影方式测试车辆动态行 驶过程中的车轮前束和外倾角相对于车身的变化状态,则对车辆的悬架系统运动学开发和前 束外倾定位开发会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计算前束(转向)角度的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计算外倾角度的方法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镭射发射器;2、镭射感应柱;3、车轮;4、车身;11、 镭射投射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镭射发射 器1、镭射感应柱2、车轮3,所述的镭射发射器1固定在车轮3的外侧中心上,所述的镭射 感应柱2设有三根,并固定在车身4上;所述的镭射感应柱2所在车身面与镭射发射器1所 在的车轮3为同侧,且该车身面即为车轮3的车身边缘;镭射发射器1所发射的镭射投射平 面11投影于车身4上的三根镭射感应柱2上;所述的三根镭射感应柱2间呈等边三角状分布, 即每根镭射感应柱2间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车轮动态运动过程中镭射发射器1发出的镭射投射平面11投影到固 定在汽车车身4上的镭射感应柱2的三个点位置,计算车轮3平面相对车身4的前束角度和 外倾角度。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车轮定位参数的动态测量,可用于车轮前束角和外倾角度的动态测量, 可用于基于镭射发射器1的镭射投射平面11交叉位置来计算前束和外倾角度。
计算前束(转向)角度的方法如图2所示,计算外倾角度的方法如图3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实用新型构思加以 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未经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73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表面位移监测系统
- 下一篇:耦合光纤光栅的大量程智能碳纤维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