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后置的客车变截面空调风道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7995.7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67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余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星凯龙客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勇;屈科辉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后置 客车 截面 空调 风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空调风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后置的客车变截 面空调风道。
背景技术
发动机后置的客车,由于后排座椅的下方有发动机,所以后排座椅的安装 位置较高,而传统的客车安装空调风道时没有考虑到后排座椅的相对高度,会 导致后排座椅两边位于风道下的座椅到风道的距离过小,乘客乘坐时,头会碰 到风道,不仅会影响到乘客的乘坐舒适性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动机后置的客 车变截面空调风道,提高了乘客的乘坐舒适性避免了乘客发生磕碰头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动机后置的客车变截面空调风道,由顶壁、第一 侧壁、第二侧壁依次连接围成,顶壁与客车顶部连接,第一侧壁与客车内壁连 接,第二侧壁沿车辆行驶方向延伸且由沿车辆行驶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壁部、 第二壁部、第三壁部形成,第一壁部具有中部向远离顶壁方向凸起的弧形结构, 第三壁部具有中部向靠近顶壁方向凸起的弧形结构,第二壁部位于竖直平面内 且垂直于所述空调风道延伸方向设置,第二壁部将所述空调风道分为前部风道 总成和后部风道总成,所述前部风道总成在第二壁部所在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 述后部风道总成在第二壁部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内;
第二壁部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壁部设有第二出风口。
优选地,前部风道总成的截面积为S1,后部风道总成的截面积为S2,S1≥ S2/2。
优选地,第三壁部上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多个第二出风口沿所述空调风 道延伸方向均匀分布。
优选地,第二壁部表面设有第一防撞层,第三壁部表面设有第二防撞层。
优选地,第三壁部与第一侧壁圆滑过渡,第三壁部与第二侧壁圆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发动机后置的客车变截面空调风道,由顶壁、第 一侧壁、第二侧壁依次连接围成,所述空调风道由第二侧壁的第二壁部分为前 部风道总成和后部风道总成,所述前部风道总成在第二壁部所在平面内的投影 位于所述后部风道总成在第二壁部所在平面内的投影内,从而增大了后排座椅 上方的空间,避免了后排乘客发生磕碰头的现象,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第二侧壁表面设置有防撞层,避免了后排乘客由座位上站起时碰伤头部,具有 很好的防碰保护效果;前部风道总成和后部风道总成侧壁上设有出风口,保证 整个风道内气体流通更加顺畅,保证了空调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动机后置的客车变截面空调风道的结构示 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动机后置的客车变截 面空调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发动机后置的客车变截面空调风道, 包括由顶壁1、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3依次连接围成,顶壁1与客车顶部连接, 第一侧壁2与客车内壁连接,第二侧壁2沿车辆行驶方向延伸且由沿车辆行驶 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壁部、第二壁部、第三壁部形成,第一壁部具有中部向远 离顶壁1方向凸起的弧形结构,第三壁部具有中部向靠近顶壁1方向凸起的弧 形结构,第二壁部位于竖直平面内且垂直于所述空调风道延伸方向设置,第二 壁部将所述空调风道分为前部风道总成和后部风道总成,所述前部风道总成在 第二壁部所在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后部风道总成在第二壁部所在平面内的投 影内,所述前部风道总成的截面积为S1,后部风道总成的截面积为S2,S1≥S2/2;
第二壁部设有第一出风口4,第一壁部设有多个第二出风口5,多个第二出 风口沿所述空调风道延伸方向均匀分布。
在具体设计中,第三壁部与第一侧壁圆滑过渡,第三壁部与第二侧壁圆滑 过渡,第二壁部表面设有第一防撞层,第三壁部表面设有第二防撞层。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前部风道总成的截面积为S1,后部风道总成的截 面积为S2,S1≥S2/2,保证风道风量,从而保证空调出风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壁部表面设有第一防撞层,第三壁部表面设有第二防 撞层,并且第三壁部与第一侧壁圆滑过渡,第三壁部与第二侧壁圆滑过渡,进 一步保护坐在后排的乘客,提高乘坐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星凯龙客车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星凯龙客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79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