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补偿式高温隔热封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8080.8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5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龙;董世超;刘海英;柳沣洵;杨中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 | 分类号: | E21B33/12;E21B33/126;E21B33/128;E21B33/129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琪琛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偿 高温 隔热 封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油井、气井等生产井采油管柱中,用于封隔油管与套管之间空间的井下工具,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温隔热封隔器。
背景技术
封隔器广泛用于钻井、固井、油气生产井等矿井中,尤其应用于生产井中。它是一种价格低廉、应用广泛、工作可靠的井下封隔工具,该类封隔器必须具备生产通道、排气通道以及细小管线的穿越通道。
封隔器主要由控制机构、锁紧机构、密封机构以及固定机构等组成。控制机构主要用于封隔器的座封以及解封,按照座封方式不同,封隔器主要分为机械座封和外力座封。锁紧机构主要用于封隔器座封完成后,在撤去控制力情况下,密封机构和固定机构依旧正常工作。密封机构是封隔器的主要组件,主要包括胶筒、隔环等,其主要作用是与套管密封,使封隔器上下部隔离。固定机构主要使封隔器与套管之间位置相对固定,固定方式主要有尾管支撑、单向卡瓦、悬挂、双向卡瓦等。
目前常规高温井下封隔器价格昂贵且工作不稳定,在高温环境下应用时无法自动补偿温度差造成的位移,因而导致密封状态失效,封隔器无法工作。而且常规高温井下封隔器不具有隔热功能,无法将油管内部高温封隔,导致密封材料工作寿命比较短且材料价格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热采井在座封之后,受温度影响而管柱发生移动导致座封失效以及解决油管内部高温向油套环空扩散,导致封隔器座封受影响,以及解决封隔器座封后无法解封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补偿式高温隔热封隔器,该种封隔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可靠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自补偿式高温隔热封隔器,包括隔热自补偿机构和设于隔热自补偿机构外部的座封机构、密封机构以及固定机构;
所述座封机构包括本体总成(6),所述本体总成(6)顶部通过密封接头(31)与液控管线(30)连接,所述本体总成(6)外部密封地固定连接有活塞套(10),所述本体总成(6)与所述活塞套(10)之间的活塞腔中设置有活塞(8),所述活塞套(10)下端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活塞(8)移动距离的台肩,所述活塞(8)与所述本体总成(6)、所述活塞套(10)之间分别形成密封;所述活塞套(10)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定位套(12),且所述活塞套(10)与所述定位套(12)之间设有一环形空间用于固定锁环(11),所述锁环(11)配合有安装于所述本体总成(6)与所述活塞套(10)之间的锁套(9),所述锁套(9)顶端与所述活塞(8)下端面相接触,并能够被所述活塞(8)推动而下移,所述锁环(11)与所述锁套(9)相配合的面均加工有单向螺纹牙型,以使锁套(9)向上移动的阻力大于向下移动的阻力;
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本体总成(6)外部的上规环(14)、金属隔环(16)、高温胶筒(15)、高温聚四氟肩保(34)、金属丝柔性肩保(35)和下规环(17);所述上规环(14)通过胶筒剪钉(13)与所述定位套(12)连接;所述高温胶筒(15)上下分别依次连接有所述高温聚四氟肩保(34)和所述金属丝柔性肩保(35),其中上部的所述金属丝柔性肩保(35)与所述上规环(14)相接触,下部的所述金属丝柔性肩保(35)与所述金属隔环(16)相接触,所述金属隔环(16)设置于下部的所述金属丝柔性肩保(35)与所述下规环(17)之间;所述上规环(14)和所述下规环(17)内部分别与所述本体总成(6)形成密封;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本体总成(6)外部的上锥体(18)、下锥体(22)和卡瓦(21),所述上锥体(18)和所述下锥体(22)分别设置在所述卡瓦(21)的两端;所述上锥体(18)上部通过螺纹与所述下规环(17)连接,所述上锥体(18)下部通过卡瓦剪钉(20)与所述本体总成(6)固定;所述上锥体(18)、所述本体总成(6)与所述下规环(17)形成一固定的环形空间以安装定位环(19),所述定位环(19)可在所述本体总成(6)向上移动时推动所述下规环(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80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