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食品样品前处理仪器的刀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8729.6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7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银标;张静;孙余;韦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2C18/18 | 分类号: | B02C18/18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聂启新 |
地址: | 21412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食品 样品 处理 仪器 刀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食品样品前处理仪器的刀片结构。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检测是按照国家指标来检测食品中非法添加的有害物质,比如甲醛、吊 白块、农药等,现有食品检测及处理均是通过人工提取的方式,这种人工提取的方式步骤繁 琐、费时费力,大大增加了人力资源投入成本,普及率较低,所以设计出食品样品前处理仪 器,食品样品前处理仪器解决了原有人工方式费时费力的问题,但是对于食品样品前处理 仪器中如何实现肉类或蔬菜类原料的粉碎的问题难以解决,所以迫切需要设计一种能快速 粉碎肉类或蔬菜类原料的刀片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食品样品前处理仪 器的刀片结构,利用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肉类、蔬菜类原料的快速粉碎,切削效率高,省 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食品样品前处理仪器的刀片结构,包括刀片本体,于所述刀片本体的中 心开有搅棒安装孔,于所述刀片本体的对角处、在所述刀片本体的两条对边处分别开设第 一斜齿部及斜边,于所述刀片本体的两端分别沿同一方向向外延伸一体形成侧刀体,各侧 刀体与刀片本体连接形成“U”形结构;于各侧刀体上还开有第二斜齿部,互为相邻的第一斜 齿部与第二斜齿部的斜齿形成方向位于所述“U”形结构同一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第一斜齿部与第二斜齿部中斜齿齿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刀片本体设置互为相对布置的第一斜齿 部、以及在侧刀体上互为相对布置的第二斜齿部,各斜齿部在刀片顺时针快速旋转时能高 效切碎各类蔬菜或肉类原料,提高了切碎效率,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刀片;101、搅棒安装孔;102、第一斜齿部;103、侧刀体;104、第二斜齿部; 105、斜边;106、刀片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食品样品前处理仪器的刀片结构包括刀片本体106,于刀片 本体106的中心开有搅棒安装孔101,于刀片本体106的对角处、在刀片本体106的两条对边 处分别开设第一斜齿部102及斜边105,于刀片本体106的两端分别沿同一方向向外延伸一 体形成侧刀体103,各侧刀体103与刀片本体106连接形成“U”形结构;于各侧刀体103上还开 有第二斜齿部104,互为相邻的第一斜齿部102与第二斜齿部104的斜齿形成方向位于“U”形 结构同一侧。上述第一斜齿部102与第二斜齿部104中斜齿齿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1°。本实用新型中刀片1的旋转直径为26~27mm,满足离心管内径29mm的需求。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由外接动力源带动搅棒及刀片本体106转动,刀片1的侧刀体103朝下布置,由于在 刀片本体106设置了斜边105,斜边105的布置有利于减小刀片旋转阻力,同时还能减小刀片 39的旋转面积,第一斜齿部102及第二斜齿部10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快速切碎各类原料,便 于后续切碎原料与溶液混合,提高了后续检测效率及范围。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 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 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87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