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前桥直拉杆臂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29309.X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5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武冠;魏建飞;兰常艳;苏翠娟;黄万全;蒙仕;汤宗兵;钟广平;肖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盛车桥(柳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20 | 分类号: | B62D7/2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周小芹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桥 拉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特别是一种汽车前桥直拉杆臂。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前桥直拉杆臂,其传统的设计一般都是在其臂体的末端设有一个与转向直拉杆的球头销相配合的锥形孔,但由于客户的需要,选用锥形孔的规格和类型较多,导致直拉杆臂的品种也过多。此外,现有汽车前桥直拉杆臂的臂座端一般是一个平面,在安装螺栓及螺母时,需要在该平面上锪出一个比螺母对角边大的沉孔来达到拧紧螺母的安装要求,这种锪孔的方式会在沉孔的底部尖角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汽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直拉杆臂断裂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解决直拉杆臂品种过多问题的汽车前桥直拉杆臂。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进一步技术问题是:使该直拉杆臂的安全性能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解决上述主要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前桥直拉杆臂,包括连接成一体的臂体和臂座,臂座上设有用于与转向节连接的螺栓孔,所述的臂体末端设有一个直通孔,直通孔内安装有锥套,锥套的外表面为与直通孔过盈配合的圆柱形表面,锥套的内孔为与转向直拉杆的球头销相配合的锥形孔。
解决上述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臂座上分别设有凸台Ⅰ和凸台Ⅱ,凸台Ⅰ和凸台Ⅱ上分别设有所述的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凸台Ⅰ和凸台Ⅱ之间设有减重部位Ⅰ,该减重部位Ⅰ为弧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凸台Ⅱ与臂体之间设有减重部位Ⅱ,该减重部位Ⅱ为弧形凹槽。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之汽车前桥直拉杆臂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解决直拉杆臂品种过多的问题:
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成一体的臂座和臂体,其中臂体末端设有一个直通孔,直通孔内安装有锥套,锥套的外表面与直通孔相过盈配合的圆柱形表面,锥套的内孔为与转向直拉杆的球头销相配合的锥形孔。因此,一个本直拉杆臂可选用不同规格的锥套,解决了因客户选用锥形孔类型过多而导致直拉杆臂品种过多的问题,方便采购备货。
2.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在臂座上分别设有凸台Ⅰ和凸台Ⅱ,凸台Ⅰ和凸台Ⅱ上分别设有用于与转向节连接的螺栓孔。在安装螺栓及螺母时,直接在凸台Ⅰ和凸台Ⅱ上加工出一个平面即可达到拧紧螺母的安装要求,避免了因锪出沉孔而导致应力集中使直拉杆臂断裂的现象,有效提高了其安全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3.重量轻:
本实用新型在凸台Ⅰ与凸台Ⅱ之间设有减重部位Ⅰ,在凸台Ⅱ与臂体之间设有减重部位Ⅱ,从而可减轻其重量。
4.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比较简单,仅在臂体末端安装一个锥套即可解决直拉杆臂品种过多的问题,其成本较低,易于推广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汽车前桥直拉杆臂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之汽车前桥直拉杆臂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之汽车前桥直拉杆臂的俯视图,
图3: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桥结构示意图,
图4:图3的A-A剖视图。
在上述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本实用新型之汽车前桥直拉杆臂,
11-臂体,111-锥套,
12-臂座,121-螺栓孔,122-凸台Ⅰ,123-减重部位Ⅰ,
124-凸台Ⅱ,125-减重部位Ⅱ,
2-前轴,3-螺栓,4-螺母,5-转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汽车前桥直拉杆臂,包括连接成一体的臂体11和臂座12,臂座12上设有用于与转向节连接的螺栓孔121,所述的臂体11末端设有一个直通孔,直通孔内安装有锥套111,锥套111的外表面为与直通孔过盈配合的圆柱形表面,锥套111的内孔为与转向直拉杆的球头销相配合的锥形孔。通过该锥套的使用,可使一个直拉杆臂选用不同规格的锥套,解决了因客户选用锥形孔类型过多而导致直拉杆臂品种过多的问题。
所述的臂座12上分别设有凸台Ⅰ122和凸台Ⅱ124,凸台Ⅰ122和凸台Ⅱ124上分别设有所述的螺栓孔121。在安装螺栓及螺母时,直接在凸台Ⅰ和凸台Ⅱ上加工出一个平面即可达到拧紧螺母的安装要求,避免了因锪出沉孔而导致应力集中使直拉杆臂断裂的现象,提高了安全性能和延长了使用寿命。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凸台Ⅰ122和凸台Ⅱ124之间设有减重部位Ⅰ123,在凸台Ⅱ124与臂体11之间设有减重部位Ⅱ125,该减重部位Ⅰ123和减重部位Ⅱ125均为弧形凹槽,从而可有效减轻其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盛车桥(柳州)有限公司,未经方盛车桥(柳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293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