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电动车的可折叠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0126.X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7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乐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峥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聂启新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电动车 可折叠 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折叠的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由于其具有节能环保、方便使用的特点,短程内替代汽车出行, 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喜爱。现有的电动自行车一般不具有折叠功能,未使用时 其占用空间大,需要安排一定的车位摆放。
目前已出现有可折叠的电动自行车,其折叠结构复杂,折叠操作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电动自行车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折叠、折叠操 作方便、体积小、方便携带的折叠电动车的可折叠龙头。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叠电动车的可折叠龙头,包括安装于车架上的支撑臂及安装于所述 支撑臂上的把手组件,所述支撑臂包括与车架固连的下支撑杆及与把手组件连 接的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与上支撑杆之间通过撑杆折叠结构连接,下支撑杆为 可伸缩结构;所述撑杆折叠结构包括相互铰接的上折板及下折板,上折板与上 支撑杆固连,下折板与下支撑杆固连,上折板上通过销钉转动安装有锁紧板, 锁紧板上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锁紧块,锁紧块的内侧面带有锁紧槽,下折板上 安装有与锁紧槽配合的锁紧杆;所述把手组件包括与上支撑杆上端固连的T型 安装头,T型安装头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把手及活动套置于把手上的锁套,把手 的端部通过旋转头与T型安装头转动连接,锁套滑动至覆盖所述旋转头时可防 止把手相对T型安装头转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上折板的内侧面带有凸出扣,下折板的内侧面带有与所述凸出扣配合 的凹入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现龙头的完全折叠,折叠后的龙头占用空间小;采用的折叠 结构简单、使用操作简便,并且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车的折叠状态图。
图中:1、车架;2、下支撑杆;3、上支撑杆;4、撑杆折叠结构;41、 上折板;411、凸出扣;42、下折板;421、凹入槽;43、锁紧板;44、 锁紧块;441、锁紧槽;45、销钉;46、转轴;47、锁紧杆;5、把手 组件;51、T型安装头;52、把手;53、锁套;54、旋转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折叠电动车的可折叠龙头,包括安装于车 架1上的支撑臂及安装于支撑臂上的把手组件5,支撑臂包括与车架1固连的 下支撑杆2及与把手组件5连接的上支撑杆3,下支撑杆2与上支撑杆3之间 通过撑杆折叠结构4连接,下支撑杆2为可伸缩结构;撑杆折叠结构4包括相 互铰接的上折板41及下折板42,上折板41与上支撑杆3固连,下折板42与 下支撑杆2固连,上折板41上通过销钉45转动安装有锁紧板43,锁紧板43 上通过转轴46转动安装有锁紧块44,锁紧块44的内侧面带有锁紧槽441,下 折板42上安装有与锁紧槽441配合的锁紧杆47;
如图1、图4所示,把手组件5包括与上支撑杆3上端固连的T型安装头 51,T型安装头51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把手52及活动套置于把手52上的锁套 53,把手52的端部通过旋转头54与T型安装头51转动连接,锁套53滑动至 覆盖旋转头54时可防止把手52相对T型安装头51转动。
如图3所示,上折板41的内侧面带有凸出扣411,下折板42的内侧面带 有与凸出扣411配合的凹入槽421。
本实用新型折叠过程如下:
正常使用状态如图1所示,当需要折叠收拢时,向外滑动锁套53,将把手 52向下翻折;转动锁紧板43并掰开锁紧块44,将上支撑杆3相对下支撑杆2 向下翻折,折叠状态如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峥,未经乐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01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童车折叠车架
- 下一篇:一种水质净化材料及其制备、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