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椎动脉开口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0273.7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5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袁怀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怀武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椎动脉 开口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动脉开口支架。适用于医疗支架领域。
背景技术
椎动脉开口狭窄指粥样硬化性斑块使得椎动脉起始段管腔直径变小,通过 后循环低灌注或栓子脱落堵塞后循环动脉导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在后循环缺 血性卒中患者中,椎动脉开口狭窄高达33%左右,需要预防性措施以降低后循环 缺血性卒中首发及复发率。
预防性措施包括药物和支架两类方法。由于椎动脉开口斑块纤维帽较厚且 钙化常见,药物通常难以缓解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植入术通过将斑块压向管 壁可以使椎动脉开口狭窄即刻恢复至基本正常,已经成为神经内科和神经介入 医生广泛采用的预防性措施。
目前没有已进入临床应用的椎动脉开口专用支架,临床上治疗椎动脉开口 狭窄所用支架主要是APOLLO和冠脉支架两类。APOLLO支架原本被设计用于治 疗颅内动脉狭窄,冠脉支架如CypherTM支架和TaxusTM支架最初是被设计用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由于椎动脉开口特定解剖与血流动力学,以上支架 植入椎动脉开口后再狭窄率很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椎动脉 开口支架,以增强支架近端径向支撑力,降低再狭窄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椎动脉开口支架,其特征在于:该 支架为排列在椎动脉近端的若干一类支撑环和排列在椎动脉远端的若干二类支 撑环连接形成的管状结构;
所述一类支撑环为若干封闭的闭环单体串接形成的环状结构,所述二类支 撑环为若干具有开口的开环单体串接形成的环状结构。
所述闭环单体为菱形框结构,菱形框结构与相邻菱形框结构通过其顶点直 接连接形成所述一类支撑环;所述开环单体为U形结构,U形结构与相邻U形 结构通过连接弧相连形成所述二类支撑环。
所述一类支撑环与相邻一类支撑环直接连接,所述一类支撑环与相邻二类 支撑环之间、二类支撑环与相邻二类支撑环之间均经连接杆相连。
相邻两个二类支撑环为一支撑环组,同组的两个二类支撑环上U形结构一 一对应布置拼合形成椭圆形结构。
所述连接杆为S形结构。
所述U形结构高度b是菱形框结构边长a的1.1-2.0倍,U形结构宽度c等 于菱形框结构边长a。
所述菱形框结构释放后的角度为120度和60度。
所述U形结构圆弧段的弧长d为连接U形结构的连接杆长度的1.5-2.0倍, 连接弧的长度等于连接连接弧的连接杆长度。
所述一类支撑环连接形成的管状部分长4mm,所述二类支撑环连接形成的 管状部分长4/8/12mm,压缩状态下一、二类支撑环的外径均为1-1.5mm。
该支架由36L不锈钢或记忆合金经过激光雕刻或3D打印而成,所述记忆合 金采用Ni-Ti或Cu-Al-Mn。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近端闭环单体增加径向支撑力, 解决目前支架应用于椎动脉开口时径向支撑力不足以及无法耐受椎动脉开口较 强搏动的缺点,从而降低再狭窄率;同时本实用新型在远端采用开环单体,使 得顺应性能够匹配椎动脉起始段迂曲的形态特征,降低出现医源性动脉夹层风 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一类支撑环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二类支撑环的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椎动脉开口支架,该支架分成两段,一段由7 个一类支撑环1连接形成的管状结构,另一段由10个二类支撑环2连接形成的 管状结构。如图2所示,一类支撑环1由6个闭环单体组成,闭环单体轴向对 称布置,本例中闭环单体采用释放后角度为120度和60度的菱形框结构11,菱 形框结构11与相邻菱形框结构11通过顶点与顶点直接连接形成环状的一类支 撑环1。如图3所示,本例中二类支撑环2具有6个开环单体,开环单体采用轴 向对称布置的U形结构21(由圆弧段及接于圆弧段两端的直线段组成),U形 结构21通过接于其端点的连接弧22与相邻U形结构21相连,从而串接形成环 状的二类支撑环2。本实施例中两个二类支撑环组成一个支撑环组,共具有5组, 同组的两个二类支撑环2上U形结构21一一对应布置拼合形成椭圆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怀武,未经袁怀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02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移箱装置
- 下一篇:用于检测种鹅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