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隔震结构与连接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0564.6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2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谭平;张亚飞;徐凯;柯刚;滕晓飞;刘晗;龙耀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F11/02 | 分类号: | E04F11/02;E04F11/022;E04B1/98;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张瑞杰;马丽丽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楼梯 结构 连接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隔震结构与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楼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楼梯形式,传统的建造方式是将梯板与平台梁、平台板等构件整浇在一起,此时梯板相当于一个斜撑加在了楼梯间的抗侧力构件上,使得楼梯间较周围的刚度增大了许多,在地震作用下首先发生破坏,不利于人员的疏散逃生,这一现象在国内外的地震中得到了证实。
为了消除梯板的斜撑作用,避免楼梯在地震过程中先于建筑主体结构发生破坏,发明人拟采用隔震技术解决此问题,即在楼梯的建造过程中设置隔震支座。但是,由于楼梯间的荷载、空间均较小,且楼梯依附于建筑主体结构中,其隔震层的变形量与传统的隔震层变形量相比也小得多,因此不适宜使用现有的普通叠层橡胶支座,且楼梯采用隔震技术时所需支座的数量不小,现有的普通叠层橡胶支座自重较大、价格昂贵、施工工艺复杂,将其应用于楼梯隔震领域会使得楼梯施工变得复杂,且会影响楼梯的使用以及建筑美观,经济性明显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楼梯隔震结构,消除梯板的斜撑作用,这种隔震结构不仅简单可靠,且不会影响楼梯的使用以及建筑美观,成本较低,符合楼梯的隔震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力学性能优良、造价低的新型叠层橡胶支座,用于楼梯隔震。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的钢筋混凝土楼梯隔震连接构造。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该目的:
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隔震结构,包括平台梁、楼梯隔震支座和踏步板,所述楼梯隔震支座设置于平台梁与踏步板之间,所述楼梯隔震支座包括支座主体及包裹在所述支座主体外周的橡胶保护层,所述支座主体由橡胶层与木/竹塑纤维板交替叠加硫化而成,所述支座主体的上、下两侧分别为由木/竹塑纤维板构成的上封板、下封板,所述上封板、下封板的厚度大于其它木/竹塑纤维板的厚度。
作为优选的,所述隔震支座的顶、底部的橡胶保护层上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深度为3~5mm。
其中,所述木/竹塑纤维板为利用聚烯烃与木/竹植物纤维混合制备的板材。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楼梯隔震支座的两个侧向挡板,所述侧向挡板分别与平台梁、踏步板连接,所述平台梁、踏步板以及两个侧向挡板构成用于容置所述楼梯隔震支座的封闭空间。
其中,当所述平台梁的长度≤1200mm时,所述楼梯隔震支座的数量为一个,当平台梁的长度﹥1200mm时,所述楼梯隔震支座的数量为两个。
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隔震连接构造,包括具有平台梁的下行梯段、具有踏步板的上行梯段、楼梯隔震支座,所述踏步板位于平台梁的上方,所述楼梯隔震支座设置于平台梁与踏步板之间,所述平台梁的上部、踏步板的下部对应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楼梯隔震支座的卡槽。
作为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深度为5~15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楼梯隔震支座,包括支座主体及包裹在所述支座主体外周的橡胶保护层,所述支座主体由橡胶层与木/竹塑纤维板交替叠加硫化而成,具有力学性能优良、造价低、环保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荷载、空间,变形均较小的楼梯的隔震中;应用所述楼梯隔震支座的钢筋混凝土楼梯隔震结构,在每一个梯段的第一个踏步板下放置楼梯隔震支座,消除了梯板的斜撑作用,避免楼梯先于主体结构发生破坏,大大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抗震性能,该钢筋混凝土隔震楼梯的施工方法及楼梯隔震支座的更换方法简单方便,施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钢筋混凝土楼梯隔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楼梯隔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楼梯隔震支座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座主体;11-橡胶层;12-木/竹塑纤维板;13-上封板;14-下封板;2-橡胶保护层;3-凹槽;4-平台梁;5-踏步板;6-下行梯段;7-上行梯段;8-卡槽;9-侧向挡板;10-楼梯隔震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大学,未经广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05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装饰石膏板
- 下一篇:发泡陶瓷自保温砌块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