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挂式微藻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0636.7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74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韩晓磊;夏海峰;徐建荣;韩曜平;姜波;张涛;张巧玲;杨逸文;万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4;C12M1/0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林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挂 式微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养微藻的器具,具体是一种培养微藻(特别是水产养殖开口饵料)用的微藻发生器。
背景技术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微藻营养丰富,含有微量元素和各类生物活性物质,而且易于人工繁殖,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所以在医药、保健品、水产养殖饵料、饲料添加剂、化工和环保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分离鉴别手段的提高,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的迅猛发展。
目前,微藻培养基本上分为两类:
一类是开放式培养系统,开放式培养系统是微藻培养系统中开发最早、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培养方式,目前世界各国仍然将其作为微藻工业化培养的主要方式。开放式培养系统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构建简单、成本低廉及操作简便,适于大规模的微藻培养。
另一类是封闭式培养系统,封闭式培养系统是用透光材料建造的生物反应器,除了能采集光能外,其它诸多方面与传统的微生物发酵用生物反应器相似。在保证合理的工作体积、充分的混合、合适的碳浓度的同时尽可能的使反应器的面积体积比最大。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通常由光吸收单元、气体交换单元、循环系统组成。
封闭式培养系统适用于小规模的微藻培养。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规模的微藻培养仍需要满足微藻生长的环境,现有的培养箱,如光照培养箱成本较高,而且培养不便,无法满足小规模的微藻培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便捷的悬挂式微藻发生器。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悬挂式微藻发生器,所述发生器为筒状,其由筒盖、筒体和筒底构成,所述筒盖上设置有进水管、悬挂钩和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内穿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尾端连接有沸石,所述筒底设置有放液孔,所述放液孔连接有放液管,所述放液管上设置有水阀;所述筒底处还设置有LED灯和控温加热棒。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的材料为透明薄膜。
所述筒盖外设置有第一箍件,所述筒体设置在筒盖和第一箍件之间,筒盖和第一箍件之间通过卡扣固定在一起。所述筒底外设置有第二箍件,所述筒体设置在筒底和第二箍件之间,筒底和第二箍件之间通过卡扣固定在一起。
所述悬挂钩设置在进水管的顶端,进水管的开口设置在进水管的侧面。
所述进气管尾端的沸石固定在筒底上。
为了对发生器内的PH值进行测定,所述筒底处设置有PH值测试装置。
为了对发生器内的盐度进行测试,所述筒底处设置有盐度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发生器属于微藻的封闭式培养,其受光面积大、保温性能好、污染机会小、成本低、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悬挂式微藻发生器,所述发生器为筒状,其由筒盖1、筒体2和筒底3构成,所述筒盖1上设置有进水管4、悬挂钩5和进气孔8,悬挂钩5设置在进水管4的顶端,进水管4的开口6设置在进水管4的侧面。所述进气孔8内穿有进气管7,进气管7的尾端连接有沸石11,进气管7尾端的沸石11固定在筒底3上。所述筒底3设置有放液孔13,所述放液孔13连接有放液管14,所述放液管14上设置有水阀15。
筒体2的材料优选透明薄膜,这样可以大面积受光,同时也便于操作者对培养藻液的观察及监控。采用薄膜可以随时改变发生器的体积(即大小)。具体的,所述筒盖1外设置有第一箍件9,所述筒体2设置在筒盖1和第一箍件9之间,筒盖1和第一箍件9之间通过卡扣固定在一起。所述筒底3外设置有第二箍件10,所述筒体2设置在筒底3和第二箍件10之间,筒底3和第二箍件10之间通过卡扣固定在一起。改变筒盖1、第一箍件9在筒体2(即薄膜)上的卡扣位置便可以改变发生器的体积;同样,也可通过改变筒底3、第二箍件10在筒体2(即薄膜)上的卡扣位置便可以改变发生器的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06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麦芽糖的液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TPMT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