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墙角取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0842.8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8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吴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邦多纳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3/04;F24D1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墙角 取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角取暖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可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商场、医院、学校、火车车厢等移动供暖、简易活动房等各类民用与公共建筑。取暖器一般会占用大量的空间,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墙角取暖器。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墙角取暖器,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碳纤维发热管,所述的壳体包括底壁、垂直于底壁的后壁、位于前侧的前壁,位于顶部且连接前壁与后壁的顶壁,所述的顶壁包括一倾斜设置的斜面,所述的斜面从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的斜面开设有出风孔,所述的壳体还设置有位于壳体下部位置的吸风口,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安装在一支架上,所述的支架包括前后设置的两个下散热板,所述的下散热板上设置有散热孔、用于引导散热孔的散热方向的页片,所述的页片相对散热板表面向外延伸,所述的位于前后两侧的下散热板中,其中一个下散热板的页片引导散热孔朝左侧散热,另一个下散热板的页片引导散热孔朝右侧散热。
优选地,所述的下散热板的上方设置有一夹持部,所述的夹持部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被夹持于所述的安装槽内。
优选地,所述的夹持部的纵截面呈半圆形,夹持部的两边缘分别向前后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
优选地,所述的支架还包括设置在下散热板上侧的前后方向设置的两个上散热板,所述的上散热板上设置有散热孔、用于控制散热方向的页片,所述的页片相对散热板表面向外延伸,所述的位于前后两侧的上散热板中,其中一个上散热板的页片引导散热孔朝左侧散热,另一个上散热板的页片引导散热孔朝右侧散热。
优选地,所述的上散热板与下散热板之间设置有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的碳纤维取暖器被安装于所述的安装孔内。
优选地,设于所述下散热板和上散热板上的页片引导所述的散热孔朝斜上方散热。
优选地,所述的吸风口设置在前壁的下部位置,且所述的前壁的下部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吸风口,所述的吸风口为沿左右方向延伸或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开口,所述的多个吸风口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吸风口设置在底壁上,且所述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吸风口,所述的外壳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制成外壳的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包括内管、套设在内管外的外管、碳纤维发热线,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线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的内管上。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取暖器可以放置在墙角,利用墙角的空间,合理的利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碳纤维取暖器,由于散热孔的散热方向,位于前侧的散热孔和位于后侧的散热孔朝左右两个不同的方向向上散热,因此,在该取暖器的底部形成盘旋的热气流,由于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吸气口,因此,在壳体内形成连续不断向盘旋而上的热气流,当热气流上升至壳体上部时,由于后盖斜面的作用,将热气流从出风孔推出壳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取暖器在没有设置风机的情况下,利用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将碳纤维发热管产生的热量从出风孔推出,在出风孔处产生热风。由于取暖器没有设置风机,因此该取暖器在工作时不会产生噪音。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线碳纤维发热线的电热转换率高,绝缘性好,即使接触水也不会触电,还能在发热的同时发射远红外线,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因而非常安全。碳纤维电采暖作为一种安全、清洁、舒适的采暖方式,对推动节能减排,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的作用。据测算,与传统供暖方式相比,每一万平方木采暖面积在一个采暖季节可节省燃煤68.25吨,且无污染气体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墙角取暖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另一种墙角取暖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另一种墙角取暖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墙角取暖器放置在墙角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邦多纳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邦多纳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08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引擎的支撑构造
- 下一篇:一种靠人体自平衡消减车体惯性力的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