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压微桁架夹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1726.8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3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肖山;毕金英;郑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1/06 | 分类号: | B64C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周良玉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压 桁架 夹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 压微桁架夹层结构。
背景技术
微桁架夹层结构一般由上下两层面板和中间的梁式矩阵结构组 成,上下两层面板起到分散载荷的作用,主要载荷由中间的梁式矩阵 结构承受。梁式矩阵结构的单胞是一种由直杆组成的具有三角形单元 的平面或空间结构,主要由杆件承受轴向拉力或者压力,从而充分利 用材料的强度,起到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和增大刚度的作用。
微桁架夹层结构一般承受垂直于面板的载荷效率较高,然而缺点 也很明显。当施加不垂直于面板的载荷,或者施加不均匀的载荷,局 部杆件承受较大载荷,会导致局部杆件不承载,另一部分杆件总体失 稳,从而大大损伤微桁架夹层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
随着3D打印技术日益完善,微桁架夹层结构作为一种多功能一 体化轻质结构具有优良的面内、面外力学性能、良好的导热散热性能 和较强的可设计性,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而何种微桁架拓扑布置 方案最适合何种多功能设计的具体要求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现在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微桁架夹层结构,以弥 补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上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 构简单合理、具有优良的面内、面外力学性能、良好的导热散热性能 和较强的可设计性的抗压微桁架夹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抗压微桁架夹层 结构,包括两层面板以及位于两层面板之间的梁式矩阵结构,梁式矩 阵结构由多个相互连接的单胞构成;每个单胞为由多个等长的竖直 杆、斜杆以及水平杆连接构成正八面体结构;每个单胞中的一个顶点 通过水平杆连接异于一个相邻的顶点,与上述一个顶点相邻的第二顶 点通过水平杆连接异于上述第二顶点相邻的顶点,两水平杆相交构成 十字架结构;斜杆为构成单胞的正八面体结构的杆结构;竖直杆垂直 于十字架结构所属平面并与斜杆的中点位置相交。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梁式矩阵结构中每两个相邻的单胞通过共 用斜杆实现单胞之间的连接,通过单胞的连接实现空间的梁式矩阵结 构。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构成单胞的斜杆长度相等,定义:竖直杆的长度为b,斜杆的长度为a,其中,这样设计的单胞方便单胞之间的相互连接,并且将单胞设计为正多面体的结构,使结构受力更稳定。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竖直杆垂直于面板。不仅上述斜杆构 成的正多面体结构受力,竖直杆与板面垂直,同样可以分担面板给予 梁式矩阵结构的载荷。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十字架结构所属平面与面板所属平面 互相平行。这样就限定了梁式矩阵结构与面板连接处为单胞的顶点, 单胞顶点之间设置有空隙,保障即使不是平板结构的面板同样可以达 到同样的加载效果。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单胞以增材制造技术制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抗压微桁架夹层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 简单,制造方便,装置稳定性高,安全可靠,为多功能类桁架夹层结 构的设计提供了备选方案,尤其适用于承受面外法向压缩载荷的情 况,单胞能承受的力都是均匀的,因此在承载方向上进行叠加,可承 受各个方向的载荷,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和力学可设计性;稳定性较 好,不容易变形,因此配合异形面板,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而不损失 其力学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抗压微桁架夹层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 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构成梁式矩阵结构的单胞为两个;
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抗压微桁架夹层结构的图1所示实施例 的单胞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抗压微桁架夹层结构的图2所示单胞结 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抗压微桁架夹层结构的图2所示单胞结 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抗压微桁架夹层结构的梁式矩阵结构 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构成梁式矩阵结构的单胞数量为四个;
附图标记:
1-梁式矩阵结构、2-单胞、3-竖直杆、4-斜杆、5-水平杆、6- 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17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机柱状天线与蒙皮连接结构
- 下一篇:具有动力源的手抛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