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造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3885.1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5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吕大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静丰农(天津)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22 | 分类号: | B01J2/2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莉华 |
地址: | 3019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造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肥造粒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造粒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肥生产行业中,往往需要对已经造粒加工的成品化肥再次加 入辅料重新造粒。比较常用的造粒机多为对辊式造粒机,然而,常用的对辊 式造粒机在结构设计上存在以下弊端:1、对于体积较大的成品块状物料, 由于辊筒间的间隙较小,块状物料将停滞在辊筒上,容易堵塞进料口影响造 粒机的正常运行,且大块物料也难以通过一次辊筒被打碎成颗粒状的物料; 2、进料不均匀,物料难以均匀的分布在一对辊筒的间隙内,造粒效率低; 3、只有一层辊子结构的对辊式造粒机,经过一次造粒,造粒的成型性和均 匀性难以保证;4、在对物料的挤压过程中,物料容易粘结在对辊造粒机用 于造粒的凹槽内,使得造粒后的颗粒状物料不易从凹槽处脱落,进而影响下 次造粒的效率和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造粒机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组合式造粒 机,能够防止块状物料阻塞进料口,均匀进料,保证物料的成型性以及物料 的脱模问题,保证造粒机的正常运行状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所述组合式造粒机,包括机架、碎块装置、压料装置和造粒装置;所述 机架上还固定安装有一个金属材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上盖板、与上 盖板两端固定连接的侧板,所述上盖板上还开有一贯穿上下表面的长条形开 口;所述碎块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上盖板上,其上设有进料口;所 述压料装置和所述造粒装置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两侧板之间;所述安装 座上还固定安装有刮料装置;所述机架上还开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底端 还设有传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压料装置包括平行设置且在同一平面的第一压料辊和第 二压料辊,所述第一压料辊包括圆柱形的第一压料辊体,所述第二压料辊包 括圆柱形的第二压料辊体,所述第一压料辊体和第二压料辊体的两端分别伸 出两侧板,使其限位于两侧板之间并能绕其辊体的轴心转动;
所述造粒装置包括平行设置且在同一平面的第一造粒辊和第二造粒辊, 所述第一造粒辊包括圆柱形的第一造粒辊体,所述第二造粒辊包括圆柱形的 第二造粒辊体,所述第一造粒辊体和第二造粒辊体的两端分别伸出两侧板, 使其限位于两侧板之间并能绕其绕其辊体的轴心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造粒辊体的外圆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圈平行设置的 凹槽,且每一圈凹槽所在平面与第一造粒辊体的轴心线垂直。
所述第二造粒辊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造粒辊体相互对应的多个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料辊和第二压料辊之间构成一正对所述造粒装置 的间隙,所述第一造粒辊和第二造粒辊之间构成一正对所述压料装置的间 隙。
进一步的,所述碎块装置包括设置在安装座上的电机、与电机连接的转 轴、固接在转轴上的碎块刀以及滚筒壳体,所述滚筒壳体与上盖板接触的侧 壁上设有与长条形开口匹配的切口。
进一步的,所述刮料装置包括两个磁性座体,所述磁性座体安装在安装 座上,所述磁性座体之间还固定安装有上下平行设置的刮料板和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碎块装置的滚筒壳体的两侧还设有若干固定块,由销钉 将其固定在安装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和传送带之间还设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固接于 安装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料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保持在15~30°之 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物料由进料口进入,由破碎装置将体积较大的成品块状物料进行破 碎成较小的颗粒,避免了大块状物料将停滞在辊筒上,容易堵塞进料口的问 题,保证了造粒机的正常运行。
2、经破碎装置出来的物料经出料口,可均匀的落在配合使用的压料辊 之间,保证了进料的均匀性,提高了效率。
3、在压料辊和造粒辊的双重作用下,可获得均匀的颗粒状物料,避免 了后续加工,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
4、造粒机上设置有刮料板,通过刮料板可使粘结在造粒辊凹槽内的物 料脱落,进而保证了下次造粒的效率和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造粒机的总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造粒机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造粒机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静丰农(天津)肥业有限公司,未经林静丰农(天津)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38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