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梯的减震降噪轿底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3924.8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7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利;黄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瑞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3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减震 降噪轿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高速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梯的减震降噪轿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普通的客梯轿底由外轿底和内轿底通过减震垫连接。外轿底由槽钢焊接成框架结构;中间部分有一个由三块钢板焊接的缓冲器墩板,用于碰撞轿厢侧缓冲器;侧面四个螺纹孔,用来连接拉条座,轿架两侧立侧梁各有两根拉条与拉条座连接,用于保证轿架的平稳性。内轿底主体由轿底槽钢及两侧角钢焊接而成。轿底连接后,内轿底上表面铺置木板与PVC板,用以减震及装饰。这种结构能够满足普通电梯运行的安全性、舒适性、平稳性等要求,但对于高速梯不能满足这些方面的要求。存在的问题有:(1)围壁与轿底插接,通过螺栓连接,造成围壁与轿底外侧有缝隙,运行不平稳且有噪音,当电梯运行速度高时,噪音影响尤其明显;(2)轿底内饰只有两层:木板与PVC板,减震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高速梯的减震降噪轿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速梯的减震降噪轿底,包括用于连接轿厢围壁和轿底的轿厢连接组件;所述轿厢连接组件内侧安装有踢脚板组件;所述轿底包括上轿底、下轿底、以及二者之间的减震垫;所述上轿底上端安装有内轿底板;所述下轿底上设有拉条座,且在下轿底下方安装有平衡组件;所述上轿底与所述轿厢连接组件连接。
进一步,所述轿厢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上的筋板以及前端支座;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若干排风孔,且在连接板上安装有卡簧座。
进一步,所述排风孔为长圆孔,其长度方向竖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外侧对应所述排风孔的位置设有排风孔护栏。
进一步,所述排风孔护栏焊接在所述排风孔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上轿底包括四根槽钢首尾相接焊接而成的上轿底框架、以及该上轿底框架内平行布置的支撑板。
进一步,所述下轿底包括下轿底框架;所述拉条座安装在所述下轿底框架外侧。
进一步,所述踢脚板组件包括踢脚板、踢脚板朝向轿厢内部一侧设置的不锈钢护板;所述踢脚板上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所述平衡组件包括若干平衡块;所述平衡块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下轿底下方的横梁上。
进一步,所述内轿底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大理石层、木板层和橡胶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高速梯的减震降噪轿底具有以下优势:
轿厢围壁与轿底通过轿厢连接板连接,消除了轿底与轿厢围壁的缝隙,使电梯运行噪音降低,提高轿厢舒适感;内轿底板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大理石层、木板层和橡胶层,其中的橡胶层具有减震性能,同样提高电梯运行的平稳性与舒适度;加之减震垫的共同作用,可以大大提高轿厢的缓冲减震效果,使乘坐人员感觉舒适;下轿底下方设有平衡组件,用来调整轿底的水平度,是轿厢运行减少了晃动。这几个方面的改进使电梯以8m/s速度高速运行时,不仅安全,而且噪音降低,震动减少,在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等多方面提高了电梯的质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中上轿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创造中下轿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创造中轿厢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图8为图5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创造中踢脚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轿厢连接组件;2-踢脚板组件;3-上轿底;4-下轿底;5-减震垫;6-内轿底板;7-拉条座;8-平衡组件;9-连接板;10-筋板;11-前端支座;12-排风孔;13-卡簧座;14-排风孔护栏;15-上轿底框架;16-支撑板;17-下轿底框架;18-踢脚板;19-踢脚板;20-透气孔;21-平衡块;22-横梁;23-大理石层;24-木板层;25-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瑞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艾瑞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39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