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头戴式可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4068.8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43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赵霄翔;邓小东;彭涛;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虚拟世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2B3/30 | 分类号: | A42B3/30;H04N5/2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戴式 可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可视设 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也在不 断涌现,其中,头戴式智能显示设备既可以像智能移动终端一样,拥有独立的 操作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指令实现数据处理与网络通信等功能,也可以通过对 多媒体数据的有效整合,为使用者营造出具有真实沉浸感的虚拟现实场景,以 及根据采集到的环境图像,通过图像分析处理将各种类型的信息与环境图像进 行叠加融合,带来具有增强现实效果的用户体验,从而越来越受到众多使用者 的广泛青睐。
头戴式设备通常采用头带式或头盔式两种固定方式进行佩戴使用,由于头 带式头戴式设备具有更加轻巧便携、佩戴舒适等特点,已经成为头戴式设备发 展的主流趋势。目前,常见的头戴式设备采用松紧式头带或头带调节装置以适 应头围不同的使用者。松紧式头带借助头带自身材质的弹性将头戴式设备固定 于使用者头部,由于不同使用者的头围不同,松紧式头带对使用者头部产生的 压力也不尽相同,对于头围较大的使用者来说往往由于头带压力过大并不能够 得到良好舒适的使用体验,头围较小的使用者则可能遇到由于头带过于松弛, 头戴式设备无法进行有效固定的问题。头带调节装置则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 头围通过调节头带长度得到最佳的佩戴体验,避免头带对头部产生压力异常而 导致使用过程中的不适。
现有技术中,采用头带调节装置的头戴式设备,由于头带本身具有一定的 体积,增加了头戴式设备收纳后所占用的空间,影响头戴式设备的便携性。同 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头带佩戴头戴式设备时,设备主机的重量未被合理地分 配于使用者头部的不同部位,容易造成使用者因佩戴过程中头部压力分配不均 产生不适,影响使用者佩戴头戴式设备时的体验与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式可视设备,包括可视设备主机及头带, 通过在头带设置多个支撑部,将可视设备主机稳固地佩戴在使用者头部,同时, 将可视设备主机的重量均衡地分配在使用者头部的多个区域,提高使用者在佩 戴头戴式可视设备时的舒适度。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式可视设备,包括可视设备主机及头 带,所述头带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及连接部,连接部两 端分别与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第三支撑部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 部。
优选地,连接部呈弧形。
优选地,第三支撑部与连接部磁性连接。
优选地,第三支撑部与连接部粘性连接。
优选地,头带可拆卸地连接于可视设备主机。
优选地,第二支撑部中设置容置腔。
优选地,容置腔内设置供电模块。
优选地,头带还包括调节部。
本实用新型头戴式可视设备,包括可视设备主机及头带,通过在头带上设 置多个贴合于使用者头部不同部位的支撑部,使得使用者佩戴头戴式可视设备 时,头戴式可视设备能够稳定地固定于使用者头部。同时,可视设备主机的重 量均衡地分配于头带上的多个支撑部,避免使用者长时间佩戴头戴式可视设备 时,由于头部不同部位承受压力不均而感到不适,提升使用者的佩戴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可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可视设备的头带结构的第一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可视设备的头带结构的第二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可视设备的头带结构的第三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式可视设备的头带结构的第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 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 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虚拟世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虚拟世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40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推进泵
- 下一篇:一种高熔接痕强度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