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压模具更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4813.9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0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朱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广硕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4 | 分类号: | B21D37/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12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模具 更换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冲压模具更换机构。
背景技术
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如冲压机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冲压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冲压模具决定板料的冲压成形后的形状。
常见的冲压机通过更换冲压模具满足不同板料加工的要求。现有冲压机更换模具时,是将冲压模具放置到指定位置,然后由人工拆卸安装,为了安全需要关闭或暂停冲压机,如果不关闭冲压机更换又会威胁人员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安全快速更换冲压模具的冲压模具更换的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冲压模具更换机构,包括:冲压基座、可拆卸的安装在冲压基座上的冲压模具和模具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基座底部设有放置冲压模具的凹槽,所述冲压模具与凹槽滑动连接;所述冲压基座顶部设有可上下活动的定位杆;所述冲压模具顶部设有供定位杆插入的定位槽,所述模具传送装置包括夹持端和夹持杆。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冲压模具顶部还设有与凹槽卡接的卡接部。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卡接部位于冲压模具沿滑动方向的两侧。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卡接部沿滑动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凹槽沿滑动方向的长度相同。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冲压基座沿滑动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沿滑动方向的长度。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冲压模具设有与夹持端配合的夹持凹槽。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夹持杆为伸缩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不需要人工更换冲压模具,并且能够保证更换后的冲压模具的冲压位置,提高更换效率,增加更换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更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冲压模具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冲压基座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a-滑动方向;
10-冲压基座,11-凹槽,12-定位杆;
20-冲压模具,21-定位槽,22-卡接部,23-夹持凹槽;
30-模具传送装置,31-夹持端,32-夹持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所示的冲压模具更换机构,包括:冲压基座10、冲压模具20和模具传送装置30。冲压模具20可拆卸的安装在冲压基座10上,冲压基座10底部设有放置冲压模具20的凹槽11,冲压模具20与凹槽11滑动连接;冲压基座10顶部设有可上下活动的定位杆12。相应地,冲压模具20顶部设有供定位杆12插入的定位槽21,当冲压模具20进入凹槽11后,定位杆12插入定位凹槽21内,固定冲压模具20。模具传送装置30包括夹持端31和夹持杆32。本实用新型将冲压模具20进入冲压基座10的方向定义为滑动方向a。
冲压模具20顶部还设有与凹槽11卡接的卡接部22,如图2所示,卡接部22位于冲压模具20沿滑动方向的两侧,相应地,如图3所示,为了让卡接部22进入凹槽11,凹槽11为T形凹槽,这样冲压模具20在凹槽11中不会从下部脱落。卡接部22沿滑动方向a的长度与凹槽11沿滑动方向a的长度相同,卡接部22的长度要足够长才能保证卡接部22稳固且不易损坏。冲压基座10沿滑动方向a的长度大于凹槽11沿滑动方向a的长度,冲压基座10可以挡住冲压模具20。卡接部22的沿滑动方向a的长度等于冲压模具20沿滑动方向a的长度,这样方便对冲压模具20进行定位,当冲压模具20不能再滑动时即到达冲压模具20的冲压位置,此时放下定位杆12插入定位槽21中。
为了让夹持端31更牢固的夹住冲压模具20,冲压模具20设有与夹持端31配合的夹持凹槽23,夹持端31夹住夹持凹槽23,将冲压模具20沿滑动方向a放入冲压基座10的凹槽11中,或沿滑动方向a反方向取出冲压模具20。为了方便模具传送装置30放入或取出冲压模具,夹持杆32为伸缩杆,伸缩方向平行于滑动方向a。
为了保证夹持端31能够牢牢夹住冲压模具20,在夹持凹槽23内壁和夹持端31相互接触的表面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夹持凸点和夹持凹点,增加夹持端31和夹持凹槽之间的摩擦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广硕精密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广硕精密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48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软性钢管的扩缩口机
- 下一篇:一种封孔充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