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多通道移液器的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5591.2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9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劼;梁爱斌;孙毅;代国知;陈虹亮;朱益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劼;梁爱斌;孙毅;代国知;陈虹亮;朱益辉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31127 | 代理人: | 吴玮;杨懿 |
地址: | 200065 上海市普陀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通道 移液器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用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多通道移液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各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应用的多通道移液器仅能够完成间距相同 的多个容器间的多通道、同体积的移液任务。当遇到间距不同的多个容器间的 多通道移液时,现有的多通道移液器就无法完成任务,只好通过其他方法完成。 如,先将标本逐一的转移到与目的容器间距相同的中间容器中,再用多通道移 液器将标本从中间容器转移到目的容器,或者直接用单通道移液器将标本逐一 且一一对应地转移到目的容器,然而上述两种方法操作步骤繁琐,大大降低了 工作效率,还可能增加溶液污染几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多通道移液器无法对不同间距容器 进行移液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用于多通道移液器的连接器,包括:
多根上连接管,横向排列;
多根下连接管,位于上连接管下方,数量与上连接管相同,横向排列并位 于连接器内部的下部,相邻的下连接管的近侧管壁通过弹簧连接,管壁具有与 导轨配合的导环;
导轨,横向设置,一次穿过所有下连接管的导环;
多根竖通线管,所述的每根上连接管的下端均通过一根竖通线管与相应位 置的一根下连接管的上端连接;
一根横通线管,用于容纳牵引线;
调节盘,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多个转盘和连接在转盘上的牵引线, 牵引线的另一端穿过横通线管与下连接管连接。
上述连接器还具有如下优化结构:
还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用于固定上连接管、导轨、调节盘的转轴。
所述的下连接管等间隔排列。
下连接管沿一对称轴对称排布,所述的牵引线分别连接对称轴两侧呈对称 排布的两个下连接管。
所述的下连接管下端连接吸头。
所述的转盘为圆盘。
本实用新型能够一次性完成间距不同的多个容器间的多通道移液,达到减 少工作步骤,节约实验成本,降低污染几率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阁2为实施例的移液状态示意图。
图中:1―上连接管;2―壳体;3―中轴;4―转盘;5―竖通线管;6―牵 引线;7―下连接管;8―弹簧;9―横通线管;10―上导杆;11―下导杆;12― 吸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于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实 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而不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的结构如下:
如图1所示,包括:
壳体,所述的壳体用于固定上连接管、导轨、调节盘的转轴;
多根上连接管,横向排列;
多根下连接管,位于上连接管下方,数量与上连接管相同,等间隔横向排 列并位于连接器内部的下部,下连接管沿一对称轴对称排布;相邻的下连接管 的近侧管壁通过弹簧连接,管壁具有与导轨配合的导环;
导轨,横向设置,一次穿过所有下连接管的导环;
多根竖通线管,所述的每根上连接管的下端均通过一根竖通线管与相应位 置的一根下连接管的上端连接;
一根横通线管,用于容纳牵引线;
调节盘,包括转轴、设置在转轴上的多个转盘和连接在转盘上的牵引线, 同一转盘上的牵引线的穿过横通线管与对称轴两侧对称排布的两个下连接管分 别连接;
吸头,与下连接管下端连接。
完整的移液过程是这样的:例如,要将多个标本从宽间距的一组容器中移 至窄间距的一组容器中。首先,将连接器的上连接管连接到多通道移液器末端。 其次,旋转转盘,牵引线在竖通线管和横通线管中穿行,固定在转盘上面的牵 引线带动下连接管在上导杆和下导杆上向中轴滑行靠拢,以调整下连接管之间 的间距,确保下连接管之间的间距与宽间距的多个容器之间的间距相等,连接 器处于图2所示状态,此时便可以将吸头插入容器中液面以下进行吸液。接着, 再旋转转盘调整下连接管之间的间距与窄间距的多个容器之间的间距相等,连 接器处于图1所示状态,将吸头插入容器屮排液。最后,放松转盘,下连接管 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两边滑行,回到自然状态。这样便轻松完成从宽间距的多个 容器中向窄间距的多个容器进行多通道移液的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劼;梁爱斌;孙毅;代国知;陈虹亮;朱益辉,未经刘劼;梁爱斌;孙毅;代国知;陈虹亮;朱益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55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