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地下电缆隧道的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7800.7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7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娜;兰建超;于艳玲;杨云;胥焕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德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0 北京市西城区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地下 电缆 隧道 防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结构,尤其是一种应用于地下电缆隧道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隧道是城市电网的重要设施,是电力电缆线路尤其是高压电缆线路的主要敷设途径。传统电缆隧道因防水卷材起鼓、剥落等引起的隧道渗水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使地下电缆隧道具备防水效果,可避免防水卷材起鼓、剥落现象发生的应用于地下电缆隧道的防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地下电缆隧道的防水结构,隧道包括由拱顶与侧墙构成的上侧部分、以及由底板构成的底部部分,所述上侧部分与所述底部部分均由初衬混凝土(1)与二衬混凝土(2)构成,在所述上侧部分中的所述初衬混凝土(1)与所述二衬混凝土(2)之间夹设有上侧防水结构(8),在所述底部部分中的所述初衬混凝土(1)与所述二衬混凝土(2)之间夹设有下侧防水结构(9);
所述上侧防水结构由相叠加的土工布(3)、防水板(4)与CPS反应粘密封胶(5)构成;
所述下侧防水结构由相叠加的内层CPS反应粘密封胶(7)、聚酯脂防水卷材(10)与外层CPS反应粘密封胶(6)构成。
上述的应用于地下电缆隧道的防水结构,其中,所述土工布(3)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初衬混凝土(1)的表面相贴合,所述CPS反应粘密封胶(5)的外侧表面与所述二衬混凝土(2)的表面相贴合。
上述的应用于地下电缆隧道的防水结构,其中,所述外层CPS反应粘密封胶(6)与所述初衬混凝土(1)的表面相贴合,所述内层CPS反应粘密封胶(7)的外侧表面与所述二衬混凝土(2)的表面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在初衬混凝土与二衬混凝土之间夹设的上侧防水结构与下侧防水结构,从而使地下电缆隧道具备防水效果,可避免防水卷材起鼓、剥落现象的发生;
由于上侧防水结构和下侧防水结构能与混凝土或水泥胶凝起化学交联反应,并通过化学交联与物理卯榫的协同作用牢固的粘结到混凝土基层,可让粘接性能更为牢靠。即使卷材表层发生破坏,粘接基面的界面也不会受损而产生窜水、漏水现象,适用于地下电缆隧道防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初衬混凝土;2-二衬混凝土;3-土工布;4-防水板;5-CPS反应粘密封胶;6-外层CPS反应粘密封胶;7-内层CPS反应粘密封胶;8-上侧防水结构;9-下侧防水结构;10-聚酯脂防水卷材;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地下电缆隧道的防水结构,隧道包括由拱顶与侧墙构成的上侧部分、以及由底板构成的底部部分,上侧部分与底部部分均由初衬混凝土1与二衬混凝土2构成,在上侧部分中的初衬混凝土1与二衬混凝土2之间夹设有上侧防水结构8,在底部部分中的初衬混凝土1与二衬混凝土2之间夹设有下侧防水结构9。
上侧防水结构由相叠加的土工布3、防水板4与CPS反应粘密封胶5构成。其中,土工布3的外侧表面与初衬混凝土1的表面相贴合,CPS反应粘密封胶5的外侧表面与二衬混凝土2的表面相贴合。
其中,防水板4为高分子类的防水板。
下侧防水结构由相叠加的内层CPS反应粘密封胶7、聚酯脂防水卷材10与外层CPS反应粘密封胶6构成。其中,外层CPS反应粘密封胶6与初衬混凝土1的表面相贴合,内层CPS反应粘密封胶7的外侧表面与二衬混凝土2的表面相贴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德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德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78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