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传输连接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38018.7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1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凯;林佳慧;李明磊;肖建斌;张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建冠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湧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江湧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14 | 分类号: | H01R13/514;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传输 连接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高速连接器的端子组合片与金属端 子之组合结构上进行改良的一种高频传输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与网络技术的关系已经变得密不可分,而 于现今网络技术中,用以储存数据或执行云端计算的网络服务器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脚 色,其中,不同于一般计算机网络需求的是,于上述服务器网络技术中,由于需要进行大量 且快速的数据传输与计算作业,是以,应用于服务器之网络连接器是不同于一般计算机所 使用之连接器。
其中,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上述服务器技术中,对于更高密度、高速度以及更 大量之数据传输需求,因而市场上是出现了一种高频传输连接器结构,其主要是透过高频 讯号之传输而使得传输速率得以大幅地提升,如以往之SFP(SmallForm-factor Pluggable)连接器与SFP+(SmallForm-factorPluggableplus)连接器,乃至于现在常见 的QSFP(QuadSmallForm-factorPluggable)连接器与QSFP+(QuadSmallForm-factor Pluggableplus),皆是透过高频讯号之传输原理所衍生出的高速传输连接器,并使其传输 速率可到达40Gbps,进而符合现今服务器虚拟化和云端计算的技术发展中,针对速度更快 且效率更高数据中心网络的相关需求。
其中,于现行之高速传输连接器组装技术中,其端子之组装方式主要是将复数个 金属端子透过射出成型的方式而直接地包覆并固定于一端子组合片之中,进而再透过层层 堆栈的方式而将具有金属端子之端子组合片插设于一连接器壳体之中,以完成连接器之端 子组装程序。
其中,由于上述习用技术之中,主要是透过射出成型的方式而生产其具有端子之 端子组合片,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射出成型于实际应用上却经常具有:模具设计及制作成 本昂贵、模具机器及外围设备成本高、产品质量上很难由操作条件之调整而得以马上解决、 以及须了解材料的长期性质才能确保产品的长期使用等缺点,因而往往导致制造成本之提 高而降低了实际产品的利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频传 输连接器结构,主要是透过绝缘壳体、端子组合模块之端子组合片的设计与结合,金属端子 得以透过紧配合的方式而固定设置于端子组合片上,进而改善习用之射出成型等制作方式 所具有的缺点,并有效降低连接器之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高频传输连接器结构,包括有
一绝缘壳体,其上形成有两个连接器插槽与一组合模块容置槽;以及
一端子组合模块,其插设于该组合模块容置槽内并由复数个端子组合片叠合而 成;
其中,每一个端子组合片是形成有至少一端子容置槽与至少一端子顶压凸肋,并 且,该端子顶压凸肋是对应于相邻端子组合片之端子容置槽,此外,一金属端子是部分设置 于该端子容置槽内;
其中,当该复数个端子组合片叠合时,相邻端子组合片之端子顶压凸肋将顶压该 金属端子,并使其紧配地设置于端子容置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每一个端子组合片形成有至少一叠合凹槽与至少一叠合 凸块,并且,该叠合凸块是对应于相邻端子组合片之叠合凹槽,其中,当该复数个端子组合 片叠合时,该叠合凸块将紧配地结合至相邻端子组合片之叠合凹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端子之两端突出于该端子组合片,且分别为一电性 接触端与一电性连接端,并且,当该端子组合模块插设于该组合片容置槽内时,两个金属端 子之电性接触端是分别插入并露出于两个连接器插槽之内侧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器插槽是分别形成有两排接触端子容置槽于其上侧 内壁与下侧内壁,并且,金属端子之电性接触端是成一U型端部,且其两端是分别设置并部 分露出于两排接触端子容置槽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子容置槽是形成有一第一凸块,且该第一凸块是对应 并紧配于该U型端部之凹槽底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每一个端子组合片之端子容置槽数量皆为四个,且分别 两两设置于该端子组合片之两侧,其中,每一个端子组合片之相邻金属端子是共同容置于 同一接触端子容置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建冠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湧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江湧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建冠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湧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江湧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380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