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堆气动压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0693.3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9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婷;梁栋;程敏;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247 | 分类号: | H01M8/247;H01M8/24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16085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压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涉及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 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中的燃料电池;涉及层叠式组装电池的压紧及装配;尤其 涉及车、船、航天领域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的电池堆的压紧及装配;特 别是一种电堆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堆组装及测试的现有技术为:利用万用试验 机或液压压力机对电堆施加压力,然后用螺钉、拉紧带或封装紧固,再拿到测 试平台测试。
中国专利CN200410066321.8公开了《一种适合燃料电池堆大规模快速装配 与测试的装配架》,该装配架包括工作台、压力可调压紧装置、定位导杆,所述 的工作台设有板式台面,用于支承压力可调压紧装置和需装配与测试的燃料电 池堆,所述的压力可调压紧装置设在台面的一端,所述的燃料电池堆设在台面 的另一端,所述的定位导杆至少设有两根,该定位导杆沿轴向垂直穿设于燃料 电池堆的前后端板上,所述的压力可调压紧装置设有顶杆,该顶杆推动燃料电 池堆的后端板沿轴向向前端板方向做压紧动作。该配架具有拆装方便、单电池 受力均匀等特点。
但现有的电堆组装过程是在万用试验机上完成的,即组装的过程是电堆中 心受力组装,由于螺钉拧紧后,压机松开,电堆的受力匹配方式即为四周受力, 导致组装与测试的过程中电堆的受力方式发生改变,对电堆的实际匹配与性能 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且螺钉紧固的装配时间长,效率低,对于实验 电堆来讲步骤繁琐,影响实验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设计一种电堆气动压紧装 置,保证电堆在组装和测试的过程中匹配效果的一致,从而更准确的反应电堆 的实际性能;同时节约实验电堆的组装时间,提高整体实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堆气动压紧装置, 包括可移动悬臂、气动元件、配合压板、刚性底座、盲端端板和测试用气口端 板,所述的刚性底座为“L”形,所述的可移动悬臂固定在刚性底座的上部,所 述的气动元件固定在可移动悬臂的下方,所述的配合压板固定在气动元件的下 方;所述的测试用气口端板位于配合压板的下方,所述的盲端端板位于刚性底 座的水平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后,电堆组装后的受力形式较现有技术的受力形 式更适于电堆内部零部件之间的匹配关系,使得电堆内部双极板、MEA的表面 接触更好,从而提升了电堆的发电效率。
2、采用本实用新型,电堆的组装过程更便捷,易操作,单人即可完成电堆 的装配,较以往2~3人的操作节省人力资源,同时省去了螺钉紧固的步骤,缩 短了实验电堆的组装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
3、本实用新型保证了电池堆在组装及测试的整个过程中匹配效果的一致, 在试验过程中排除了因操作因素带来的性能干扰。
4、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元件组装可跟随整个电堆测试过程,保证了电堆在整 个组装实验过程的受力一致性。
5、本实用新型从装配到测试整个过程中电堆匹配及受力情况的统一,在电 堆的性能测试中可以更有效反应电堆的实际功率性能情况。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仅有附图1张,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可移动悬臂,2、气动元件,3、配合压板,4、电堆,5、刚性底 座,6、盲端端板,7、测试用气口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电堆气 动压紧装置,包括可移动悬臂1、气动元件2、配合压板3、刚性底座5、盲端 端板6和测试用气口端板7,所述的刚性底座5为“L”形,所述的可移动悬臂1 固定在刚性底座5的上部,所述的气动元件2固定在可移动悬臂1的下方,所 述的配合压板3固定在气动元件2的下方;所述的测试用气口端板7位于配合 压板3的下方,所述的盲端端板6位于刚性底座5的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及测试方法如下:
将可移动悬臂1调整到待组装电堆4的装配范围内,并与刚性底座5进行 固定,将气动元件2固定在可移动悬臂1的下方,将配合压板3固定在气动元 件2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06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