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夹钳式工件夹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1768.X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1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周鹏飞;周陈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斯耐达机械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55/04 | 分类号: | B23D5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童健 |
地址: | 3214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钳 工件 夹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锯床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夹钳式工件夹紧 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带锯床通常由夹紧机构、送料机构和切割机构 等几大部分组成,夹紧机构中前后一共有两组夹钳,两组夹钳交 替作用于工件上,其中的固定夹钳组主要是在工件锯切过程中将 工件的头部夹紧,工件的待切段超出固定夹钳组,锯条贴近固定 夹钳组来锯切相应长度的工件,工件超出部分的长度即为工件需 要锯切的长度。而活动夹钳组则能沿工件进给方向来回运动,夹 住工件向先输送进给,固定夹钳组工作时,活动夹钳组松开工件 并回退。
切下后的成品由于缺乏固定夹持,会直接落到工作台上,使 产品磨损且造成下料不顺畅。同时,由于固定夹钳组的夹持部位 位于工件待切段的后方,因此始终需要留下一段较长的尾料来供 夹钳夹持,尾料较长,原料利用率不高。尤其是对于材料总长仅 略大于锯切份数的总长时,能供夹持的尾料较短,夹钳无法着力 夹持。
对于一些大型工件来讲,重量较重,依靠夹钳夹住后进行推 送会造成较大的进给误差,并且床身承重,对于直线导轨的寿命 有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带锯床无法对最后尾料进行 处理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三夹钳式工件夹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三夹钳式工件夹紧装置,包括活动夹钳组、固定夹钳组 和多组进给滚筒,进给滚筒沿工件进给方向排布设置在带锯床的 床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件夹紧装置还包括有尾料夹钳组, 活动夹钳组、固定夹钳组和尾料夹钳组沿工件进给方向依次设置, 带锯床的锯带锯切工位位于固定夹钳组和尾料夹钳组之间。
所述的工件夹紧装置还包括有料架,料架位于上述进给滚筒 之间的间隙处,料架的底部设有驱动料架上下升降的升降装置。
所述的升降装置为气缸或油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三夹钳式工件夹紧装置设置有尾料夹钳 组,能够将尾料夹钳进行最后一次的锯切,提高了原料利用率; 采用能够升降的料架能够减少工件对机架的压力,增长机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三夹钳式工件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动夹钳组;2、固定夹钳组;3、进给滚筒;4、 尾料夹钳组;5、料架;6、床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三夹钳式工件夹紧装置包括活动夹钳组1、 固定夹钳组2和多组进给滚筒3,进给滚筒3沿工件进给方向排 布设置在带锯床的床身6上,工件夹紧装置还包括有尾料夹钳组 4,活动夹钳组1、固定夹钳组2和尾料夹钳组4沿工件进给方向 依次设置,带锯床的锯带锯切工位位于固定夹钳组2和尾料夹钳 组4之间。正常运作时固定夹钳组2用于夹牢工件,然后对工件 进行锯切,同时活动夹钳松开后回到原位,然后夹持好原位处的 工件,这时前部分的工件锯切完毕,固定夹钳组2松开,活动夹 钳组1夹牢工件后将工件往前推送,接着固定夹钳组2又将工件 夹固,活动夹钳组1放开工件,周而复始,进行加工,直到工件 剩下最后的尾料部分,此时活动夹钳组1无法再推送工件,这时 需要尾料夹钳组4,将工件尾料的头部夹牢,然后将工件往外拉, 拉到需要锯切的末端对工件进行锯切,完成所有加工。采用进给 滚筒3送料的目的是将送料过程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极大 减少了机器的功率,而且送料过程中材料不会位移,送料位置准 确。
工件夹紧装置还包括有料架5,料架5位于上述进给滚筒3 之间的间隙处,料架5的底部设有驱动料架5上下升降的升降装 置。当工件需要加工时,升降装置下降,将运输过程变成滚动, 减少摩擦以提高效率,当机器不运作时,升降装置上升,将工件 托起,避免了工件搭载在进给滚筒3上,增大了进给滚筒3的使 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斯耐达机械工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斯耐达机械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17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