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核电站液压阻尼器真空注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2093.0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6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勇;刘大伟;金炼;马丙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瑞纽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43 | 分类号: | F16F9/43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肖祎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站 液压 阻尼 真空 注油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阻尼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核电站液压阻尼 器真空注油系统。
背景技术
核电站用液压阻尼器是一种对速度或加速度反应灵敏的抗振支承装 置,用来保护被支承的关键设备或管道。
阻尼器对设备或管道的正常热膨胀引起的缓慢运动不起作用。在遭受 突加载荷(地震或压力突变)时,阻尼器就变成一个刚性连接来限制位移, 以此达到抗振支承的目的。
本申请人公司1995年引进日本三和的核电阻尼器全套技术,在引进 技术的基础上,注重提高自身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液压、机械阻尼 器关键技术及核心环节深入研究,实现很大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研 制了核级液压、机械阻尼器系列产品,并使用于秦山一期工程。率先实现 了核级阻尼器的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
随着多年的阻尼器设计制造,阻尼器国产化、优化、标准化,工艺能 力、装配技术进步,极大的缩减了成本。
目前,传统的灌油方式为人工灌油,需要装配人员反复拉压活塞杆将 液压阻尼器中的气泡排除,过程繁琐耗时,一般一台阻尼器需要几个小时 甚至几天才能完成注油进行试验,工作效率非常低下,当大批量生产时, 明显感觉到效率不高,影响进度;同时,还存在液压阻尼器注油不充分或 油中存在气泡,导致阻尼器的动静态性能降低、油液的流动性差,而阻尼 器内部存在较多尺寸很小的配合间隙和阻尼结构,在注油后内部可能存在 空隙或气泡,会影响油液的可压缩性系数,进而对阻尼器的动静态性能产 生不利影响。而真空灌油使用油泵灌油,速度上比人工快很多,特别是越 大吨位的阻尼器和量产的阻尼器影响越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电 站液压阻尼器真空注油系统,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自动完成对阻尼器抽真 空、注油和排气等工作的液压阻尼器真空注油,提高了注油效率而且较好 地解决了阻尼器灌装时存在死角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核电站液压阻尼器真空注油系统,包括阻尼器和设于阻尼器顶端 的注油口与排气口,还包括油箱、储油器、真空泵和数根密封软管,储油 器顶端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的注油口通过密封软管连接油箱, 所述的排气口通过密封软管连接储油器的第一阀门,储油器的第二阀门通 过密封软管连接真空泵。
所述的油箱底部设有第三阀门,并通过密封软管连接阻尼器注油口。
所述的储油器底端设有排油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核电站液压阻尼器真空注 油系统,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是,同样也包括阻尼器3和设于阻尼器3顶端 的注油口2与排气口4,在此不在赘述。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 型还包括油箱1、储油器6、真空泵8和数根密封软管10,储油器6顶端 设有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7,油箱1底部设有第三阀门11,并通过密封 软管连接阻尼器3注油口2,所述的注油口2通过密封软管10连接油箱1, 所述的排气口4通过密封软管10连接储油器6的第一阀门5,储油器6底 端设有排油阀9,储油器6的第二阀门7通过密封软管10连接真空泵8。
在工作状态时,在进行阻尼器3注油工作前,先将核电站液压阻尼器 真空注油系统的排油阀9需处于关闭状态,将第三阀门11关闭,第一、第 二阀门5、7打开,开启真空泵8将阻尼器3和储油器6中的空气抽出, 使阻尼器3和储油器6处于真空状态(真空度根据阻尼器吨位的大小而定)。 然后关闭第二阀门7,打开第三阀门11,使得油箱1中的液压油因压差自 动进入到阻尼器3中,由于重力的关系,液压油进入阻尼器3后先流入到 达阻尼器3底部,并逐渐升高,将阻尼器3中剩余的空气逐步全部排出, 若液压油一次不能将阻尼器3注满,则重复上述步骤,直到阻尼器3排气 口4有液压油液流出,则表示阻尼器3中油液已注满。当阻尼器3内油液 注满时,多余溢出的液压油通过排气口4流入到储油器6内,储油器6内 回收到的液压油可再次使用。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 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 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 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瑞纽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瑞纽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20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顶针斜销水套结构
- 下一篇:电气贯穿件的芯管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