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木结构梁柱榫卯节点的加固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5411.9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6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沈圣;姜绍飞;张鹰;齐雅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5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郑浩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结构 梁柱 节点 加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结构梁柱榫卯节点的加固件。
背景技术
木结构作为一种古老的结构形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建筑材料,木材有着取材方便、施工过程简单、施工速度快的特点。然而,由于木材本身的特点,在经历一段时期的使用之后,结构性能会发生退化,特别是木材存在先天缺陷,如木节、虫蛀、腐朽时,性能的退化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这些性能退化中,木结构榫卯节点的承载力降低是一类典型的退化类型。榫卯节点常见破坏类型,如腐朽、开裂、拔榫,将会严重影响节点的承载性能,特别是节点的抗剪性能。
目前,常见木结构榫卯节点加固修复的方法主要有:通过铁钉直接将榫卯节点固定;用角钢或短木柱对拔榫的部位进行附加支撑;用短钢将梁柱截面包裹住,再用木钉将扁钢固定在梁柱上;将梁体卸掉重新换梁;运用纤维增强复合塑料(FiberReinforcedPlastics,FRP)加固木梁。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均能够提高节点承载能力,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如:铁钉固定法本身将会对结构造成破坏;附加支撑法对于节点抗剪承载力提高不明显;扁钢法对于木钉的要求高,且制作工艺复杂;换梁法破坏了木结构建筑本身的文物和历史价值;FRP加固法对于木结构开裂前提下,承载力提高不明显,降低了结构延性系数,FRP对于物体表面要求进行打磨处理,使得施工复杂,并且运用FRP加固后的构件破坏类型为脆性破坏,不利于形成“强节点弱构件”的性能设计原则,节点抗震性能将会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简便、费用低、加固效果显著的木结构梁柱榫卯节点的加固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木结构梁柱榫卯节点的加固件,包括用于箍住木梁榫头端的横向抱箍和用于箍住木柱卯口段的竖向抱箍,所述横向抱箍的两个抱箍板朝向竖向抱箍的一端均焊接有法兰板,所述竖向抱箍朝向横向抱箍的一侧抱箍板焊接有槽型钢板,所述槽型钢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法兰板上通孔相对应的孔洞,所述槽型钢板通过多个弹性螺纹紧固件组件穿过相应的孔洞和通孔后与法兰板相连接。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弹性螺纹紧固件组件包含弹簧、螺丝和螺母,所述弹簧套设在螺丝上且位于槽型钢板和法兰板之间,所述螺丝与螺母紧固配合。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横向抱箍和竖向抱箍均包含两个抱箍板和至少一个螺纹紧固件组件,所述抱箍板均由中间的箍板和两边的翼板组成,所述翼板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两个抱箍板的翼板通过螺纹紧固件组件穿过相应的连接孔后相互抱紧。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翼板与箍板焊接成型或一体成型。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箍板呈圆弧形或弯折形。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螺纹紧固件组件包含螺丝和螺母,所述螺丝与螺母紧固配合。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螺丝为螺栓、螺杆或双头螺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木结构梁柱榫卯节点的加固件既克服了木结构建筑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下榫卯节点刚度下降的问题,也避免了修复施工过程中对原木结构的破坏,同时又提高了地震作用下榫卯节点的耗能能力,施工简便,费用低,加固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4为横向抱箍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纵向抱箍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标记:100-横向抱箍,110-抱箍板,111-箍板,112-翼板,120-法兰板,121-通孔,200-竖向抱箍,210-抱箍板,211-箍板,212-翼板,220-槽型钢板,221-孔洞,300-弹性螺纹紧固件组件,310-螺丝,320-螺母,330-弹簧,400-螺纹紧固件组件,410-螺丝,42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54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夹层通风道
- 下一篇:防水建材施工用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