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陡坡反拉式加固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7147.2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3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姚裕春;曾永红;邹文勇;李安洪;刘洋;魏永幸;袁碧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2D17/20;E02D5/76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陡坡 反拉式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特别涉及一种对变形控制要求严格的山区 陡坡路基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在我国山区开始大量修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的陡坡地 基,对于高速铁路特别是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来说严格控制下方侧加固桩结 构的变形十分重要,目前传统做法是加大加固桩的尺寸和桩长来控制其水 平变形,也有通过对桩施加锚索来控制水平变形。加大加固桩尺寸和桩长 来严格控制变形,一是控制变形的效果不十分明显,同时大大增加加固桩 的工程投资,此外大截面、深长加固桩的施工安全风险较大;传统的采用 在加固桩上部施加锚索措施,可改善桩的受力,锚索一般只设置在加固桩 锚固点(加固桩与陡坡交界面)附近,加固桩高悬臂时其作用是有限的, 此外锚索拉力是通过锚固体与边坡岩土体的摩阻力来提供,其提供的力值 是有限的,同时锚固体与边坡钻孔岩土体的锚拉力可能劣化,耐久性有限, 目前高速铁路很少采用。由此可见,迫切需求一种有效、经济、施工简单 的新结构来解决此问题,并符合环保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陡坡反拉式加固桩结构, 以有效控制加固桩变形,且具有经济、施工简单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陡坡反拉式加固桩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加固桩,沿 陡坡地基纵向间隔设置;锚索板,与加固桩对应设置在陡坡地基坡面;拉 力锚索,里端与加固桩连接,外端与锚索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了陡坡路基下部加固桩结构水 平变形过大的问题,且施加的反力可以较大范围调节,还可以增大地基岩 土的抗压剪能力,成本较低及施工简单等特点,并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 阔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陡坡反拉式加固桩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加固桩1、锚索板2、拉 力锚索3、陡坡地基A、陡坡填方路基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陡坡反拉式加固桩结构包括:加固桩1,沿 陡坡地基A纵向间隔设置;锚索板2,与加固桩1对应设置在陡坡地基A 坡面;拉力锚索3,里端与加固桩1连接,外端与锚索板2连接。加固桩 1承担陡坡填方路基B产生的土压力,并作为拉力锚索3的内端锚固点。 锚索板2稳定陡坡地基A,同时作为拉力锚索3的外端受力约束结构。拉 力锚索3为加固桩1提供反向拉力,从而减小其加固桩桩顶的水平变形, 同时为锚索板2提供拉力,使得锚索板2与加固桩1之间的陡坡地基A 抗压剪强度明显增大,使得加固桩1的受力向下逐渐传递,同理由于下部 锚索板2的作用使得陡坡地基A侧向抗阻增大,从而加固1变形减小且 其桩长深度可以减短,锚索板2通常设置不少于2道。拉力锚索3可根据 设计要求进行力的大小调节,同时其采用的是两端固定点对拉,避免了传 统锚索结构耐久性不足、锚固力不足等问题。加固桩1上部受力变形,拉 力锚索3从上至下逐渐发挥张拉作用,即便其发挥较小的拉力也能有效控 制加固1顶部的变形。
该结构有效解决了陡坡路基下部加固桩结构水平变形过大的问题, 且施加的反力可以较大范围调节,还可以增大地基岩土的抗压剪能力,从 而减小加固桩采用大截面和较大桩长的问题,结构具有控制变形效果好、 工程投资低、施工简单等特点,并符合环保要求,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参照图1,所述加固桩1纵向间距为5~7m。当陡坡地基A为土层时,加固桩1埋置深度一般不小于悬臂段的1.5倍,襟边宽度不小于8m。当陡坡地基A为岩层时,加固桩1埋置深度不小于悬臂段长度,襟边宽度不小于6m。所述锚索板2的尺寸根据受力大小和边坡岩土体的强度综合确定,其厚度一般不小于0.5m,尺寸一般不小于0.8m×0.8m。所述拉力锚索3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制作,钢绞线强度为1860MPa,其采用束数根据加固桩1受力大小确定,不宜多于6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71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热保护功能的电涌抑制器
- 下一篇:α-乙酰氨基苯丙腈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