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焦炉地下室爆鸣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48870.2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5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庞克亮;刘冬杰;王超;栗红;张杰;宋悦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41/00 | 分类号: | C10B41/00;C10B41/08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焦炉 地下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焦化领域,涉及到防止焦炉煤气爆炸技术,具体涉及到一种防止焦炉 地下室爆鸣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应用的大型焦炉绝大多数为下喷式焦炉,其在使用焦炉煤气作为加热原料 时,当交换机进行交换后,在焦炉地下室会出现爆鸣现象。爆鸣现象的发生将给焦化生产 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一是破坏焦炉砌筑体,导致煤气、空气、废气串漏,影响焦炉的 加热;二是破坏煤气输送及调节设备,造成煤气外泄、影响焦炉温度的调节;三是,噪音 污染,增加操作人员的心理负担;四是,损伤操作人员、危及安全生产。
产生爆鸣的主要原因是在上升气流转下降气流后,在管路中留存少量煤气的同时管路 中漏入空气,在下降气流的热作用下,空气/煤气混合气发生爆鸣。
目前防止爆鸣的主要措施包括:
1、通过改变交换机各步骤的换向时间,增加抽掉残余煤气的时间,从而消除因旋塞除 碳口处空气进入砖煤气道与未抽尽的残余煤气而产生爆鸣的现象;
2、通过各种措施保证焦炉地下室各管道的严密性,防止空气的进入。
《鞍钢技术》1994年;第8期;第43页公开了《炼焦炉焦炉煤气换向后爆鸣原因分 析与预防措施》作者:蒋少有,文章对炼焦炉煤气换向后产生的爆鸣(也称放炮)现象加 以了分析,并对鞍钢化工总厂等处的几座焦炉作了考察,找出了产生爆鸣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改进措施。
《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卷、第2期;第18页公开了《防止焦 炉煤气交换旋塞爆鸣的分析》,作者:王正专,文章通过对普通煤气交换旋塞爆鸣现象的 分析,找出发生爆鸣的原因,论证了煤气负压交换旋塞是消除爆鸣的有效措施。
以上两篇论文对焦炉煤气换向后产生的爆鸣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旋塞除碳孔是煤气 管道内进入空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采用新型负压旋塞装置解决爆鸣问题。但是,进入煤 气道的空气不仅仅是由于旋塞除碳孔造成的,其他部位也存在漏气的可能,因此,该装置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下室爆鸣的问题。
《广东化工》2014年;第21期;第122页公开了《酒钢3#焦炉地下室爆鸣原因分析 与治理》,作者:方登豹,文章阐述了用焦炉煤气加热时,换向后地下室爆鸣的原因。主 要从破坏爆炸气体形成条件出发,采取了相应的调节措施,并提出对交换旋塞的改进意见, 大大减少了地下室爆鸣的现象。
该论文认为产生爆鸣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旋塞使用时间长,阀芯磨损,油槽漏气; 交换旋塞不到位、行程调节不及时,旋塞开关不严;交换废气时间短,管道内余气残余。
针对上述原因,相应地采取了如下措施:清洗旋塞,加强润滑密封保养;随着环境温 度的变化调整拉条行程;及时检查并更换磨损严重的旋塞等。但是,均是降低了爆鸣的发 生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爆鸣的问题。
目前各种方法均是降低了爆鸣的发生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焦炉地下室爆鸣现象的产 生。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能够彻底防止焦炉地下室爆鸣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焦炉地下室爆鸣的装置,从根本上彻 底消除焦炉地下室爆鸣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止焦炉地下室爆鸣的装置,包括煤气系统及氮气吹扫系统,煤气系统包括煤气 主管,煤气主管在焦炉的机、焦侧各引出两个煤气分配管,氮气吹扫系统包括氮气主管, 氮气主管在焦炉的机、焦侧各引出两个氮气分配管,煤气分配管设有至少两条煤气支管, 煤气支管上设有煤气调节旋塞、煤气孔板及煤气交换旋塞,氮气分配管上设有与煤气支管 同样数量的氮气支管,氮气分配管通过氮气支管与煤气支管相连,氮气支管连结在煤气调 节旋塞和煤气交换旋塞之间的管路上,氮气支管上设有氮气交换旋塞。
所述的氮气分配管的直径为20mm~50mm,氮气支管直径为10mm~30mm。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装置的安装彻底地消除了焦炉地下室的爆鸣现象以及爆鸣现象所带来的煤气输 送设备的损坏,为操作人员提供了一个相对安静的操作环境,消除了操作人员的心理负担, 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及生产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机、焦侧单侧的焦炉煤气及氮气管道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488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甘醇脱水节能降耗装置
- 下一篇:导电布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