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验室用煤气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0165.6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5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周明顺;翟立委;张辉;徐礼兵;王阿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K1/02 | 分类号: | C10K1/02;B01D50/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室 煤气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铁冶金领域,煤气过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煤气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在铁矿石的冶金性能检测过程中,无论是国际标准还是国内或行业标准,都需要一氧 化碳参与到反应过程中,但由于一氧化碳的用量小,实验过程又不是连续的,故在实验室 中通常由煤气发生炉制造实验用的CO。在实验室中,将木炭放入煤气发生炉反应器中, 经过高温(1000℃左右)长时间的干馏,去除杂质,通入CO2后,CO2气体与木炭发生化 学反应,最终产生CO。
虽然木炭经过了高温干馏,但在CO气体产生的过程中,仍然存有大量的水分、油分 和灰尘等杂质。水分、焦油和灰尘等杂质一旦进入配气管路或气体流量等控制系统时,会 严重的堵塞气体管路和气体流量控制阀,还会严重腐蚀控制系统的电子元器件。如果发生 堵塞,轻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重则会损坏煤气发生炉的控制系统,降低设备使用寿 命。同时,由于CO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一旦堵塞并发生泄漏,会对实验人员造成 严重的人身伤害。
中国专利CN201210371262介绍了一种热煤气炉的焦油过滤装置,主要原理为通过水 的冷却和吸附来过滤煤焦油。中国专利CN201320419062介绍了一种煤气水冷过滤装置, 其主要的原理还是通过水的冷却,并利用重力作用来过滤煤气中的杂质。这些已公开的过 滤装置都是在大生产中应用,或是单纯的过滤某种杂质,其生产的原理和设备的规模都制 约了其在实验室的应用。
在实验室煤气使用中,由于没有专门的综合过滤装置,一旦发生堵塞,必须将设备的 各器件卸下进行清理,这样严重影响了实验的进行,也容易造成设备器件的损坏。目前为 止,专门用于实验室的煤气综合过滤装置几乎没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实验室用煤气过滤装置,能够有效的将CO气体中的灰分、 水分和油分等杂质过滤掉,从而使实验正常进行,并延长了电子控制系统和气体管路的使 用寿命,也使设备本身更加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实验室用煤气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过滤桶桶盖、收集器、放散阀、过滤网,在所 述过滤桶底部安装有收集器,过滤桶与收集器相互连通;在所述过滤桶的顶部安装有过滤 桶桶盖,在过滤桶桶盖上设置有煤气出口,在收集器的底部安装有放散阀;在所述过滤桶 的内部还安装有过滤网;在过滤桶的下部侧壁上设置有煤气进口。
所述过滤网包括吸油网、吸水网、防尘网,所述吸油网、吸水网、防尘网由上至下依 次安装在过滤桶内部。
所述过滤桶底部为倒锥状,煤气进口的位置在紧靠倒锥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装置进行煤气过滤时,含有各种杂质的煤气切向垂直进入过滤装置内,在装置 下部锥形区域会产生旋流,由于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密度等物理性质不同,绝大部分的水 分和油分以及部分固态杂质会在旋流状态下与CO发生分离,并进入收集器中,并可以通 过放散阀进行排放。剩余气体中的杂质再经过防尘过滤,吸水过滤和吸油过滤,CO气体 中的杂质基本除净,从而使设备不出现堵塞,并且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使实验更加 安全,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验室用煤气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煤气出口2-过滤桶桶盖3-吸油网4-吸水网5-煤气进口6-收集器7- 过滤桶8-防尘网9-放散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 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实验室用煤气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7、过滤桶桶盖2、收集器6、放散 阀9、过滤网,在所述过滤桶7底部安装有收集器6,过滤桶7与收集器6相互连通;在 所述过滤桶7的顶部安装有过滤桶桶盖2,在过滤桶桶盖2上设置有煤气出口1,在收集 器6的底部安装有放散阀9;在所述过滤桶7的内部还安装有过滤网;在过滤桶7的下部 侧壁上设置有煤气进口5。
所述过滤网包括吸油网3、吸水网4、防尘网8,所述吸油网3、吸水网4、防尘网8 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过滤桶7内部。吸油网3为吸油纤维,吸水网为吸水纤维,防尘网为 聚酯纤维防尘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0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脐带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循环流化床发生炉排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