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墨分装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0556.8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6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亚油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30 | 分类号: | B67C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张建生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墨 分装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墨分装系统。
背景技术
油墨是用于包装材料印刷的重要材料,随着社会需求增大,油墨品种和产量也相应扩展和增长。现在的油墨生产工艺中,最后一步将油墨装入包装罐的步骤主要还是依靠人工进行装罐。工人劳动量大,效率较低,而且罐装的计量完全依靠人工经验进行掌握,较难达到完全统一的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墨分装系统,能够自动化的分装油墨,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油墨分装系统,依次包括与油墨生产系统相连的储墨罐、计量泵、出墨中转罐和出墨管,所述出墨管安装于所述出墨中转罐的下部,所述出墨管的底端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出墨管下方为墨桶,所述墨桶放置于感应电子秤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计量泵与所述储墨罐之间设置有进料管。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料管中,靠近所述计量泵安装有过滤网。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阀下方为斗形出墨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油墨分装系统,依次包括与油墨生产系统相连的储墨罐、计量泵、出墨中转罐和出墨管,能够自动化的分装油墨,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储墨罐,2、计量泵,3、出墨中转罐,4、斗形出墨口,5、墨桶,6、感应电子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一种油墨分装系统,依次包括与油墨生产系统相连的储墨罐1、计量泵2、出墨中转罐3和出墨管,所述出墨管安装于所述出墨中转罐3的下部,所述出墨管的底端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下方为斗形出墨口4,所述出墨管下方为墨桶5,所述墨桶5放置于感应电子秤6上。
所述计量泵2与所述储墨罐1之间设置有进料管,在所述进料管中,靠近所述计量泵2安装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油墨经色彩微调整之后,通过管道通入到储墨罐1中,准备进行油墨的分装。油墨因计量泵2的作用,由进料管泵入到出墨中转罐3中,一般墨桶5的容量为1kg或2kg,此时出墨中转罐3底端的电磁阀为关闭状态,待经过计量泵2的油墨体积达到设定值,电磁阀打开,定量的油墨通过斗形出墨口4灌入墨桶5中,定量的油墨灌入完毕之后,电磁阀关闭,计量泵2重复泵入油墨。感应电子秤6用于复核墨桶5中的油墨的质量,超出一定的限量值则感应电子秤6会发出警报提示操作人员需要人工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亚油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亚油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05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