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核电用中压安注泵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1343.7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0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兴英;何晓波;王天周;白小榜;李方忠;罗绍华;吕见江;徐德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06 | 分类号: | F04D1/06;F04D29/22;F04D29/20;F04D29/043;F04D29/6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3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电 用中压安注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结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用中压安注泵,属于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压安注泵机组是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的安全设备,是安全注入系统(RSI)的组成部分。中压安注泵机组的主要功能:用作安全注入泵,防止LOCA事件中堆芯的裸露(中压安注功能),执行核电系统的安全保证功能。通过泵运行工况的自动变化实现中压安注系统各工况的变化。中压安注泵机组主要由中压安注泵、电动机、联轴器、仪表控制系统、底座等组成。中压安注泵是其中重要部件,其主要由壳体部件、泵芯部件、密封部件、转子部件及轴承部件等五个主要部件组成。壳体部件(包括泵盖)组成泵的承压部件;泵芯部件为泵内部零件,承受外压。
转子部件主要由主轴、叶轮和轴套、密封轴套等组成。主轴上设有两组叶轮,同组中叶轮旋向相同,不同组叶轮旋向相反,两组叶轮在轴上反向组装,达到转子部件轴向推力自动平衡,而不需平衡盘或平衡鼓实现转子部件轴向力平衡。现有转子部件中所有叶轮内孔尺寸直径均相同,主轴各段直径也保持固定不变,叶轮装配时无区别,这样的结构在装配过程中容易使叶轮与轴之间磨损,甚至发生咬合等问题。另外,现有叶轮装配在主轴上后,各级叶轮产生轴向力会相互影响,即某叶轮产生的轴向力会依次通过其他叶轮才能最终传递到主轴上,加大了叶轮的负荷。同时现有的泵在高温下汽蚀性能也无法满足核电中压安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电用中压安注泵,本安注泵能够提高泵的汽蚀性能,提高叶轮与主轴的装配工艺,同时各级叶轮产生轴向力互不影响,降低了叶轮的负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核电用中压安注泵,包括壳体部件、泵芯部件、密封部件、转子部件及轴承部件;其中转子部件包括主轴和叶轮,所述叶轮为两组,同组中叶轮旋向相同,不同组叶轮旋向相反;两组叶轮在主轴上反向组装以实现转子部件轴向推力自动平衡;其特征在于:每组中的叶轮内孔尺寸按叶轮在主轴上的位置从主轴端部向中部逐级增大,主轴直径从主轴端部向中部与叶轮对应逐级增大。
进一步地,在主轴上与每级叶轮端部对应位置设有卡槽和卡环,卡环卡设于卡槽内,卡环突出于卡槽以对对应的叶轮端部进行轴向定位。
在首级叶轮前设有诱导轮,诱导轮安装在主轴前端并位于进水段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首级叶轮加诱导轮的结构,能够提高泵的汽蚀性能。
2、叶轮内孔尺寸逐级增加,对应位置的主轴段直径与之匹配,这样内孔尺寸较大的叶轮就容易通过直径较小段的主轴,提高装配工艺性。
3、每个叶轮采用卡环进行轴向固定,这样每个单级叶轮的轴向力直接通过对应的卡环传递到轴上;各级叶轮产生轴向力互不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核电用中压安注泵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叶轮和主轴安装示意图。
图3-现有叶轮和主轴安装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诱导轮设置示意图。
图5-现有技术首级叶轮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1,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核电用中压安注泵,包括壳体部件1、泵芯部件2、密封部件3、转子部件4及轴承部件5。本安注泵改进主要在转子部件,其中转子部件4包括主轴41和叶轮42,所述叶轮为两组,同组中叶轮旋向相同,不同组叶轮旋向相反;两组叶轮在主轴上反向组装以实现转子部件轴向推力自动平衡。每组中的叶轮42内孔尺寸按叶轮在主轴上的位置从主轴端部向中部逐级增大,主轴41直径从主轴端部向中部与叶轮对应逐级增大。叶轮内孔尺寸逐级增加,这样内孔尺寸较大的叶轮就容易通过直径较小段的主轴,从而提高装配工艺性。原技术多级泵之间叶轮采用相同直径内孔,装配过程中容易使叶轮与轴之间磨损,甚至发生咬合等问题(参见图2、3)。
在主轴41上与每级叶轮42端部对应位置设有卡槽和卡环43,卡环43卡设于卡槽内,卡环43突出于卡槽以对对应的叶轮42端部进行轴向定位。叶轮42采用卡环43进行轴向固定,将单级叶轮的轴向力直接传递到主轴上;各级叶轮产生轴向力互不影响(同样参见图2、3)。
在首级叶轮45前设有诱导轮44,诱导轮44安装在主轴41前端并位于进水段46内。采用首级叶轮加诱导轮的结构提高泵的汽蚀性能(参见附图4)。现有结构则没有诱导轮,其结构参见图5。
最后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1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