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油工艺技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2691.6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6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崔立伟;曲春媚;藤依;张越;陶彦霞;汤波;张以利;丁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明涛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E21B37/00;E21B43/20;E21B3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油 工艺技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采油工艺技术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采油工艺技术装置,一般为井下普通管柱加地面常规设施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采油工艺技术装置为石油开采发挥了作用,但其同时存在着如下的 缺点或不足:①部分油气井井下压力不足时,不能有效实施反洗井作业,使井 筒不够畅通,影响开采效率;②部分油井油层能量不足,为实施从井口掺水工 艺以补充能量时,容易把井筒内悬浮于井液上部的“死油”冲入泵内,造成粘 泵卡泵;③无法精确掺水生产,掺入水量过大时易发生堵、突、淹等现象,造 成频繁井下作业,增长开采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采油工艺技术装置,采用筛管、导入管、单流 阀、混合腔、换向头、搅拌腔、储液罐和变径器等相结合的联合结构,有效地 克服和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提升开采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采油工艺技术装置,包括丝堵、筛管、扶正器、单流阀、 混合腔、抽油杆、搅拌腔、导入管、抽油泵、变径器、固定卡子、油管、换向 头、密封短节、套管阀、水咀、水咀套、压力表、水泵、流量计、控制阀、储 液罐、加热电缆、配电箱、测温处、进口阀、放空阀、压力平衡管、油管阀和 井口防喷盒,抽油杆一端与抽油泵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悬绳器。所述套管内 安装有油管和导入管,油管上部安装有油管阀和井口防喷盒,油管下部依次安 装连接有抽油泵、搅拌腔、混合腔、单流阀、扶正器、筛管和丝堵;导入管上 部顺次与换向头和密封短节相连接,中部由安装于油管上的固定卡子所固定, 下部通过变径器与混合腔相连接;套管阀一端与密封短节相连接,另一端顺次 与安装有水嘴的水咀套、水泵、流量计、控制阀和储液罐相连接;配电箱通过 加热电缆与储液罐相连接。
其中,所述储液罐安装于地面上,储液罐上分别安装有进口阀、放空阀和 控制阀。所述变径器安装连接于导入管的中下部,其上方孔、下方孔分别与导 入管相连接,变径器上方导入管的中心线,与油管的中心线相平行,变径器下 方导入管的中心线与抽油泵和混合腔的中心线相平行。所述混合腔上部的一侧 孔与抽油泵的进油口相连接,另一侧孔与导入管相连接,下部孔与单流阀相连 接,三者在其中部互相连通。所述混合腔下部孔的中心线,与其下部连接的单 流阀、扶正器、筛管、丝堵的中心线相重合。所述储液罐上的控制阀和套管另 一端的套管阀上安装有压力平衡管。所述测温处安设于储液罐上部的一边和油 管阀的一侧。所述放空阀下部、水咀套与水泵之间、与套管阀相连接的压力平 衡管上安装有压力表。所述导入管可为塑料材质的管线或钢铁材质的管线。所 述密封短节一端与套管阀相连接,另一端内与导向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方便有效实施反洗井,特别在井下压力不足时,可有效实施反洗井;
2、方便实施井下掺水工艺,通过导入管线掺入高温水,有效防止井口掺 水冲击井内“死油帽”,防止温度较低、有时还含砂的“死油”进入抽油泵内造 成粘泵、卡泵的问题;
3、实施精确掺水,可以提高开采效果;
4、有效防止井口掺水发生堵、突、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图1所示的井液与洗井液混合腔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按图1所示的导入管变径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明涛,未经吴明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26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