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计算机内的待烧录装置的烧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4843.6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7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舒章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0 | 分类号: | G06F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黄亚男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计算机 待烧录 装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内的待烧录设备装置的烧录结构。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例如NB(NoteBook,笔记本式计算机)的设计验证阶段,经 常遇到刷错主机内的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 统)或刷BIOS过程中异常导致NB不能开机,需要重新烧录BIOSROMIC才 能解决此问题,因而省时省力快速重新烧录BIOSROMIC(ReadOnlyMemory, 只读存储器;integratedchip,集成芯片)就成为NB设计阶段的必然趋势。 本实用新型所指的BIOSROMIC均可重复烧录几千次。
因此,现有技术中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主要包括:
现有的解决方案1:拆开机台再用使用烙铁配合烧录机重新烧录旧的 BIOSROMIC或者使用一颗新的BIOSROMIC,放在烧录座上烧录再放置于主 机的BIOS上。该方案1的缺点是:1)需要拆开机台,费时费力;2)需要 使用烙铁焊下或焊上BIOSROMIC容易出现失误。
现有的解决方案2:使用特定的夹具,直接配合烧录机在主板上烧录BIOS ROMIC。该方案2的缺点是:1)需要拆开机台,很费时费力;2)需要向厂 商购买特定夹具,费用较高,且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烧录NB内部的BIOSROMIC 的技术较为复杂,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内的待烧录装置的烧录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计算机内的待烧录装置的 烧录结构,其包括一个转接板,计算机内具有船坞式接口,待烧录装置的烧 录引脚电连接至船坞式接口,船坞式接口的预留引脚(b)与转接板的第一引 脚(c1)相连接,转接板的第二引脚(c2)与烧录器相连接。
其中,待烧录装置可以为基本输出输入系统的只读存储器的集成芯片。
可选地,烧录器为对应于基本输出输入系统的只读存储器的集成芯片的 烧录器;
优选地,待烧录装置与船坞式接口都连接在计算机的主板上。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免除了不必要的拆机动作,不必购买额外的工具(例如特制的夹具), 省时省力,提高效率,还避免使用烙铁,既环保又低碳。
2、本实用新型充份利用了转接板的预留引脚,不会给计算机主板增加额 外的结构,因而无需对计算机主板的整体设计进行改变,因而简单易行,此 外由于计算机的设计验证阶段刷机事件频繁,则通过重复烧录同一颗BIOS ROMIC,也能起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且由于计算机行业庞大的废品率,电 子垃圾的数量不在少数,本实用新型本着尽量不增加电子垃圾的初衷也能为 环保尽一份责任。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计算机内的待烧录装置的烧 录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ThinkPadNB的待烧录 装置的烧录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计算机内的待烧录装置的烧录结构, 如图1所示,为该烧录结构的示意图,其中,该烧录结构包括一个转接板C, 计算机内具有船坞式接口,待烧录装置A的烧录引脚电连接至船坞式接口B, 所述船坞式接口B的预留引脚b与转接板C的第一引脚c1相连接,转接板C 的第二引脚c2与烧录器D相连接,且烧录器D为对应于待烧录装置A的烧录 器。
其中,优选地,待烧录装置A为基本输出输入系统的只读存储器的集成 芯片BIOSROMIC。这种情况下,烧录器D为对应于基本输出输入系统的只 读存储器的集成芯片的烧录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转接板D为船坞式接口,即Docking接口,该船 坞式接口具有预留引脚,联想集团的ThinkPad系列产品中具有这种船坞式接 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情况下,待烧录装置与船坞式接口均连接在计算机 的主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48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