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高空打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5333.0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18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寇捷;董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5/02 | 分类号: | B23B45/02;B23B45/14;B23B45/16;B25D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高空 打孔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具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组合式高空打孔机。
背景技术
在进行室内装修施工,如吊顶时需要用电锤在顶板上打孔,但由于房屋具有一定的高度,工作人员就需要搭建很高的架子或梯子来实现高空打孔作业,但是在梯架上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梯架放置不牢或工作人员站立不稳,在电锤的反冲作用下极易造成工作人员摔伤;另外因施工作业地点改变,就需要频繁上下梯架挪动,浪费工作时间及人力;电锤在顶板打孔时有建筑灰尘掉落,灰尘掉落工作人员全身,尤其是眼睛,对工作人员的人身伤害特别大,灰尘吸入肺中易造成尘肺等职业病。
其中,申请号为201420187162.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电锤打孔托架,包括支撑爪、伸缩杆及设置在伸缩杆上的伞状防护罩,所述支撑爪一端伸入伸缩杆内,另一端连接电锤。这种建筑用电锤打孔托架虽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并且也方便在运输时候收起,方便工人带着出行。但是这种建筑用电锤打孔托架却也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伸缩杆是由若干段短杆套设而成的,不同段的短杆的直径是不一样的,在套设伸长之后,由于连接点处的固定是很单薄的,所以存在容易晃动的问题,那么就导致了在打孔的时候不稳定的问题;其次,伞状防护罩的固定问题也很重要,如果固定不够牢固就容易下滑,从而影响打孔,另外,打孔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容易对伞状防护罩产生破坏,所以需要隔一段时间对其进行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携带且连接牢固、稳定性更高的组合式高空打孔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高空打孔机,包括支撑杆和设置在支撑杆端部的电锤,所述支撑杆由若干段短杆组合而成,若干段短杆之间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短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其连接稳定,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保证了电锤在打孔时候的稳定性。并且,由于短杆之间是螺纹连接的,其具有可拆性,所以在需要随身携带的时候,只需要将各短杆旋开即可,方便携带。
较佳的,相邻的两根短杆相连接的端部分别设有外螺纹和内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连接方便。
较佳的,相邻的两根短杆相连接处连接有内螺纹套筒,相邻的两根短杆的端部均设有外螺纹并与所述内螺纹套筒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短杆在制造的时候可以全部为统一规格,方便制造,并且,当某一根短杆受损后,也方便替换。
较佳的,所述电锤与所述短杆之间通过支撑爪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对电锤的支撑面更大,进而使得电锤的固定更加牢固。
较佳的,与所述电锤连接的短杆上设有防尘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接住打孔时产生的建筑灰尘,防止灰尘落在操作者的身上,对操作者起到保护作用。
较佳的,所述防尘罩与所述短杆可拆卸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防尘罩的拆装,进而方便其携带与更换。
较佳的,所述防尘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固定环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固定连接于所述短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尘罩的连接结构简单,并且固定牢固。
较佳的,所述短杆上设置有安装环,所述防尘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固定环磁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防尘罩的连接结构简单,并且固定牢固。
较佳的,所述防尘罩由透明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操作者更加直观的观察打孔的过程。
较佳的,所述支撑杆相对于所述电锤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滑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加操作者与支撑杆之间的握持力,使得操作者对支撑杆的握持更加稳定,打开更加轻松。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第一短杆;12、第二短杆;13、第三短杆;14、第四短杆;15、第五短杆;2、电锤;3、支撑爪;4、防尘罩;5、固定环;6、螺钉;7、防滑层;8、内螺纹套筒;9、安装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53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钻头
- 下一篇:防止噪音与尘屑的电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