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汽车前大灯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6138.X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9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胡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晟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67 | 分类号: | F21V29/67;F21V29/71;F21V29/70;F21V17/10;F21W101/02;F21W101/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汽车 大灯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LED汽车前大灯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汽车已广泛进入家庭。车灯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车辆行驶及保证行车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汽车车灯一直沿用卤素灯和疝气灯,它们虽可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但也存在工作温度高、电能消耗大、输出光效低、使用寿命短、光衰大、启动有延时等明显缺陷。如55W/12V的卤素灯在使用中,其灯泡附近的温度大于250℃,而目前汽车大灯的灯杯大多采用塑料成型,并在灯杯内表面电镀反光材料形成反光层,在上述高温作用下,灯杯的反光材料会加速老化并脱落。因此,很多汽车大灯已经开始采用LED光源代替卤素灯。
现有的LED汽车大灯,一般包括有LED光源板、用于安装LED光源板的金属导热体、安装在汽车大灯灯罩上的卡扣、散热器,导热体后端一体成型有安装座,散热器安装在安装座后端,但是现有LED汽车大灯的散热器都是在侧面开孔形成缕空结构,风从侧面吹出,散热器接受风的面积较小,侧向风比较分散,散热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LED汽车前大灯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LED汽车前大灯散热结构,它包括有金属导热棒、散热器,散热器前端开设有卡接孔,散热器的卡接孔通过压入合方式套接固定在导热棒后端,散热器内部设有散热风扇,散热器后端盖设有盖板,盖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散热器前端沿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与散热器内腔连通的出风口。
所述散热器的卡接孔与导热棒后端之前的结合部位涂有一层高导热材料。
所述导热棒内部沿轴向开设有过线孔,过线孔延伸出导热棒的后端并与散热器内腔连通。
所述散热器前端的每个出风口处分别向前延伸出有散热片。
所述散热器侧面靠近后端的位置开设有出线孔。
所述导热棒上靠近后端的位置向外凸设有限位凸环,散热器的前端顶压在限位凸环后端面上。
所述散热风扇为无边框风扇。
所述导热棒的材质为铝。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金属导热棒、散热器,散热器前端开设有卡接孔,散热器的卡接孔通过压入合方式套接固定在导热棒后端,使导热棒与散热器之间达到紧密结合,确保导热棒上的温度能最大程度并快速的传导至散热器,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散热器内部设有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能够加快散热器的散热速度,提高散热效果;散热器后端盖设有盖板,盖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散热器前端沿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与散热器内腔连通的出风口,散热器外围呈闭合状,散热风扇转动时能够带动风由进风口进入散热器内部再由出风口吹出,与传统槽形缕空散热器相比,其散热面更大,接受风的面也大,侧向风也会在散热器侧壁的挤压下集中到正面,风力更强,使导热棒的降温效果更好,增强其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汽车前大灯散热结构包括有金属导热棒1、散热器4,散热器4前端开设有卡接孔41,散热器4的卡接孔41通过压入合方式套接固定在导热棒1后端,使导热棒1与散热器4之间达到紧密结合,确保导热棒1上的温度能最大程度并快速的传导至散热器4,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散热器4内部设有散热风扇5,通过散热风扇5能够加快散热器4的散热速度,提高散热效果。散热风扇5使用无边框风扇,比有边框风扇所发出风的角度更大,使风覆盖于散热器4上的面积更大,散热效果更好。
散热器4后端盖设有盖板6,盖板6上开设有进风口61,散热器4前端沿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与散热器4内腔连通的出风口42,散热器4外围呈闭合状,散热风扇5转动时能够带动风由进风口61进入散热器4内部再由出风口42吹出,与传统槽形缕空散热器4相比,其散热面更大,接受风的面也大,侧向风也会在散热器4侧壁的挤压下集中到正面,风力更强,使导热棒1的降温效果更好,增强其散热效果。散热器4前端的每个出风口42处分别向前延伸出有散热片43,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晟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晟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61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