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SCR系统进气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6441.X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7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昭阳;李俊普;解家报;王奉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刘文英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cr 系统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SCR系统进气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SCR催化还原技术是降低柴油机NOx排放,满足国IV及以上排放法规的重要技术路线。SCR系统根据功能主要分为控制单元、尿素剂量单元、尿素与尾气的混合装置和催化反应单元四部分。其中,尿素与尾气的混合装置用于混合尿素水溶液与柴油机尾气,且在该混合装置中,尿素水溶液与尾气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催化反应单元中氮氧化物发生催化还原反应的还原剂氨气。在催化反应单元中,氨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从而使柴油机尾气满足排放法规。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方案中的SCR尿素与尾气的混合装置包括与进气管连接的进气偏锥,进气偏锥的侧部可固定安装尿素喷射装置,进气偏锥的出气端密封连接有进气外层管,进气外层管的底部设有呈半球状的并将其底部封闭的封罩,进气外层管的顶部安装有与进气偏锥出气口对应设置的进气导流台,进气导流台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安装进气内层管的安装通孔,安装通孔的大小与进气内层管的内径一致,进气内层管顶部焊接在进气导流台上,进气内层管底部在尿素喷射侧设有出气缺口,进气内层管与进气外层管在尿素喷射侧分别设有若干个出气孔,进气导流台在尿素喷射一侧180°区域内均布设计7个直径为Ф11的过气孔,具体参见图2。
前述混合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部分废气流通过进气导流台上的7个过气孔导入进气内层管和进气外层管之间,来吹散进气内层管外壁上的尿素液滴,这种设计使得废气流到达尿素液滴落点处时的流速很低,不易带走进气内层管外壁处的尿素液滴,造成此处结晶风险高;(2)进气导流台与进气内层管焊接在一起,尿素喷束在废气流的作用下,部分尿素液滴容易附着在进气导流台与进气内层管的焊接处,结晶风险高;(3)进气内层管底部单侧开设出气缺口结构,容易在进气内层管开出气缺口对侧形成速度死区,尿素液滴不易被带走,底部容易结晶,导致发动机的故障率升高,客户满意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SCR系统进气混合装置,可提高尿素喷射落点处的速率,大大有效降低结晶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与进气管连接的进气偏锥,进气偏锥的侧部可固定安装尿素喷射装置,进气偏锥的出气端密封连接有进气外层管,进气外层管的底部设有将其底部封闭的封罩,进气外层管的顶部安装有与进气偏锥出气口对应设置的进气导流台,进气导流台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安装进气内层管的安装通孔,其特征是所述进气导流台在尿素喷射侧和相对侧分别开设有贯通进气导流台轴向两端面的过气孔,所述过气孔呈弧状。
所述进气导流台在安装通孔的边缘设有下伸设置的连接台,所述进气内层管套装在连接台外表面并与之固定连接。
所述进气内层管顶部在尿素喷射侧设有可从下方插入过气孔并伸出进气导流台上表面设定距离的挡台,所述过气孔的径向宽度大于挡台的厚度。
所述挡台与进气内层管为一体结构。
所述过气孔的内侧紧贴安装通孔的边缘设置且过气孔与安装通孔径向贯通。
所述挡台与进气内层管的内外径尺寸一致。
所述过气孔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为150°。
所述挡台的弧度与过气孔的弧度相适应。
所述进气内层管底部在尿素喷射侧和相对侧分别开设有出气缺口。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中进气导流台上开设呈弧状的过气孔,不但使导入进气内层管与进气外层管之间的废气流到达尿素喷射落点处的流速较现有7孔结构较高,容易带走尿素落点处的尿素液滴;同时相对于7孔进气导流台结构,也防止尿素液滴附着在进气导流台与进气内层管焊接边沿处,大大降低尿素结晶风险;进气内层管上端在尿素喷射侧设计一挡台结构,该挡台结构可防止尿素液滴在废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进入进气外层管,使尿素液滴经过进气内层管和进气外层管,提高尿素液滴和废气流的混合性;进气内层管底部对应开设两个出气缺口,气流在进气内层管底部能够通畅流动,避免形成气流死区,降低了尿素在进气内层管与封罩连接处形成结晶的风险。本实用新型通过同侧开孔的进气内层管和进气外层管,增强尿素液滴的二次破碎,同时尿素液滴与废气流流经进气内层管和进气外层管上的出气孔结构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混合作用,提高载体前端面的氨气分布均匀性,进一步提高氮氧化物的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进气导流台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64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抢险用发动机散热装置
- 下一篇:目标跟踪方法、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