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货车电气支撑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57060.3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26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创隆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400010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货车 电气 支撑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货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货车电气支撑平台。
背景技术
电动货车是由可充电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使用电 力作为动力源的电动货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使用电力作为能源的纯电动货车有 以下几个优点:无污染,噪音小,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能量转换效率高,可回收制动或 下坡时的能量,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可在夜间利用电网的廉价“谷电”,起到平抑电网峰谷 差的作用。所以,电动货车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社会效益。现在的电动货车大多数采 用现有燃油车改装方案,借用现有的燃油车的底盘结构进行改装而成。然而电动货车与燃 油货车的最大区别是电动货车是利用电能作为驱动力,故需要使用非常多电气原件;燃油 车主要以内燃机燃烧汽油(或柴油)为动力,更多只涉及一些机械结构的设计。由于电气原 件是非常精密的易损原件,与机械结构件相比电气原件抗冲击能力较弱、湿度敏感性大。故 在电动货车的开发过程中,电气原件的布置设置非常重要。
由于电气原件之间均是通过导线连接,导线越长电能损坏越多,整车的成本越高, 导线的固定也越麻烦,导线被磨损等导致出现故障的几率也越高。目前电动货车的电气原 件通常是分散的布置在车架上的,这样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导线的成本就比较高,且安装维 护不方面。电动货车的电气原件中驱控器和充电机是两个相对比较大的原件,占用空间较 大,布置时对空间的要求较高,驱控器和充电机零散布置时,对车架的空间结构要求较高。
因此,现需要设计一种用于使驱控器和充电机集成在一起的支撑平台,使电气原 件布局更加集中紧凑,提高车架空间的利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使驱控器和充电机集成在一起的支撑平台, 实现驱控器和充电机集成化安装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电动货车电气支撑平台,包括长方形 支撑板和两块侧板,所述两块侧板分别固定在长方形支撑板的两端,所述侧板的横截面形 状为L形,该侧板上设有用于和车架连接的连接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一组驱控器板和一组 充电机板,所述驱控器板与充电机板平行;所述驱控器板和充电机板均与长方形支撑板垂 直;所述长方形支撑板上设有凹槽,该槽内设有加强板。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本支撑平台,通过驱控器板将驱控器固定在长方形支撑板上, 充电机板将充电机固定在长方形支撑板上。将驱控器和充电机集成固定在长方形支撑板 上,使安装和拆卸时,只拆装长方形支撑板即可使驱控器和充电架从车架上快速分离。另 外,将驱控器和充电机集成在一块支撑板上后,实现了电气原件布置更加紧凑,车架的空间 利用更加充分,且减少了电气原件相互连接简单的导线长度。降低了制作成本,因为导线的 成本相对于板材而言,成本较高。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驱控器板的一端与长方形支撑板的 侧边齐平,所述充电机板的两端关于长方形支撑板对称。方便支撑平台安装在驾驶室下方 的车架处时,能将蓄电池固定在DC-DC附近,缩短DC-DC与蓄电池之间的连接线路,提高驾驶 室下方的空间利用,使整体电气原件布局更加合理优化。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所述充电机板的两端向上翘起,减小充 电机的底面与其他零件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充电机的散热效果。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所述驱控板的宽度与充电机的宽度相 等,驱控板的厚度与充电机板的厚度相等,所述支撑板、侧板和加强板一体成型。驱控板与 充电机板采用相同宽度和厚度的板材,是方便加工时的采购和制作。支撑板、侧板和加强板 一体成型的整体性能较强,抗弯矩、抗扭矩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货车电气支撑平台的三维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货车电气支撑平台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方形支撑板10、侧板11、加强板12、驱控器板20、充 电机板30。
本说明书中“驱控器板”指用于支撑驱控器的板材,“充电机板”指用于支撑充电机 的板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创隆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创隆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570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