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钢烟囱组装对接缝缠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0359.4 | 申请日: | 2015-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14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韩娜;马明博;杨开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冀州中意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E04H12/28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13119 | 代理人: | 马云海 |
地址: | 0532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钢 烟囱 组装 接缝 缠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钢装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玻璃钢烟囱组装对接缝缠绕装 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旧烟囱改造项目越来越多,包括新建烟囱一般为了防 腐,都是水泥外烟囱内增加玻璃钢烟囱。即在水泥外烟囱下部开一个施工孔,将制备的玻璃 钢烟囱标准节运至施工孔处,通过吊车吊到一个专用运输车底盘上面运进水泥烟囱内部。 玻璃钢烟囱外设置有吊装环,通过在水泥烟囱顶部平台设置的升降机构,由钢丝绳通过吊 装环将第一节玻璃钢烟囱吊装环上面,再将第二个玻璃钢烟囱标准节运进水泥烟囱内,使 得第一和第二玻璃钢烟囱上下同心对接调平;两个玻璃钢烟囱间形成的内外对接缝由人工 通过手工糊玻璃钢纤维布、短切毡的方式完成连接。而该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工期长, 导致成本费用高,而且手工糊制接缝的质量因工人技术水平的高低而难于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能够完成上下两个玻璃钢筒体连接的玻璃钢烟囱内、 外侧壁组装对接缠绕装置。
为实现上述能够完成上下两个玻璃钢筒体外侧壁组装对接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 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玻璃钢烟囱组装对接缝外侧壁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下节玻璃钢筒体外侧的环绕轨道,
设置于该轨道上的通过连接杆连接的上、下架体构成的行走车;
在所述的行走车上设置有树脂纤维纱机构,所述的上架体由与所述玻璃钢筒体外 侧面弧形对应的扇形框架构成;在所述扇形框架中设置有单向布缠绕机构和树脂纤维纱缠 绕机构。
构成上述一种玻璃钢烟囱组装对接缝外侧壁缠绕装置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
——所述的树脂纤维纱机构设置构成所述行走车的下架体上;
——所述的单向布缠绕机构和树脂纤维纱缠绕机构设置于所述上下扇形板间;
——所述的树脂纤维纱缠绕机构由侧壁设置有出口的竖直固定的管筒、设置于管 筒中的树脂纤维架体和设置于所述管筒顶部的能够带动该架体上下摆动的动力机构构成;
——所述的扇形框架与所述的连接杆间活动连接;
——在所述的扇形框架上设置有辅助限位轮。
为实现上述能够完成上下两个玻璃钢筒体内侧壁组装对接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 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玻璃钢烟囱组装对接缝内侧壁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右两个通过伸缩机构连接的左右行走车,分别由连接杆连接的上、下架体构成 的行走车;该左、右行走车分别由连接杆连接的左右上、下架体构成;
在所述的左或/和右行走车上设置有树脂纤维纱机构,所述的左右上、下架体分别 由与所述玻璃钢筒体内侧面弧形对应的扇形框架构成;在所述扇形框架中设置有单向布缠 绕机构和树脂纤维纱缠绕机构。
构成上述一种玻璃钢烟囱组装对接缝内侧壁缠绕装置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
——所述的树脂纤维纱机构设置构成所述行走车的下架体上;
——所述的单向布缠绕机构和树脂纤维纱缠绕机构设置于所述上、下扇形板间;
——在构成所述扇形框架的上、下扇形板间设置有与所述筒体内侧面弧形对应的 压板条;
——所述的树脂纤维纱缠绕机构由侧壁设置有出口的竖直固定的管筒、设置于管 筒中的导纱头和设置于所述管筒顶部的能够带动该架体上下摆动的动力机构构成;
——所述的扇形框架与所述的连接杆间活动连接;
——在所述的扇形框架上设置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玻璃钢烟囱组装对接缝缠绕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 以下优点:其一,该装置能够直接将纤维树脂和缠绕布直接均匀的缠绕于构成烟囱的上下 节玻璃钢筒体间的内外壁上,不仅明显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由缠绕纱压实对接缝强度提高 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其二,由于构成装置的上架体的扇形框架能够上下摆动,因此可以 适应于较宽缝隙的连接缠绕,具有用处广泛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玻璃钢烟囱组装对接缝外侧壁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构成图1装置的上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玻璃钢烟囱组装对接缝内侧壁缠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构成图3的A-A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冀州中意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冀州中意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03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