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充气锥形桶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62807.4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23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杜媛英;袁澎涛;郭小平;赵天鹏;郭小云;耿阳婕;王晓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9/654 | 分类号: | E01F9/654;E01F9/615;E01F9/70;E01F9/6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充气 锥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充气锥形桶。
背景技术
锥形桶主要用于高速公路上,临时施工或者应急停车时使用。对于施工 所用锥形桶,用的时间比较短,放的时间比较长用原来橡胶的锥形桶放置需 要空间比较大,搬运也比较麻烦;对应急停车而言,传统的锥形桶平时不用 放在车上占地方。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充气式锥形桶,使锥形桶易 于储放和布置。但是,现存的充气式锥形桶普遍存固定不稳的问题,需要配 合石块、砖头或者自带的其他重物才可实现固定,操作较繁琐;无法满足在 紧急情况下迅速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不倒翁原理,通过注水来实现固定 的充气式锥形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充气锥形桶,包括充气后 呈圆锥状的气囊、导气管、水囊、进水管以及底板;所述气囊固定在底板上, 所述导气管一端与气囊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水囊固定在底 板上,且水囊位于气囊的内部,所述进水管为锥形管,进水管口径小的一端 与水囊连接,口径大的一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水囊上设有排水端盖,所述 排水端盖通过螺纹固定在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半球形凹陷区,所述导气管、进水管以及 排水端盖均安装在凹陷区内。
优选的,该锥形桶还设有闪烁指示灯,所述闪烁指示灯的内侧设有第一 连接件,所述气囊的外侧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闪烁指示灯通过第一连接件 可拆卸的固定在气囊的第二连接件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魔术公贴,所述第二连接件为与魔术公贴适 配的魔术母贴。
优选的,所述底板为铁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充气锥形桶,具有 以下优点:将气囊充气后,作为传统的锥形桶使用,在气囊放气之后能够收 缩成很小的体积,有利于收纳,在平时储存时节省的大量空间,搬运时也计 较轻便;而且,在底板上还设置了水囊,在注水后,锥形桶底部的重量大, 利用不倒翁原理使锥形桶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尤为重要的是,水囊的进水 管为锥形管,可很便捷的通过大口径一端向水囊中注水,而在锥形桶晃动时, 水囊中的水不容易在小口径一端流出,收纳时,利用排水端盖快速排水;这 样设计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实现快速注水,迅速将锥形桶布置 在需要的位置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充气锥形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充气锥形桶的纵截面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1、气囊12、导气管
13、水囊14、进水管
15、底板16、排水端盖
17、闪烁指示灯151、凹陷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充气锥形桶,包括充气后呈圆 锥状的气囊11、导气管12、水囊13、进水管14以及底板15;气囊11固定 在底板15上,导气管12一端与气囊11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底板15上; 水囊13固定在底板15上,且水囊13位于气囊11的内部,进水管14为锥形 管,进水管14口径小的一端与水囊13连接,口径大的一端固定在底板15上, 水囊13上设有排水端盖16,排水端盖16通过螺纹固定在底板15上以实现快 速排水目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充气锥形桶,将气囊11充气 后,作为传统的锥形桶使用,在气囊11放气之后能够收缩成很小的体积,有 利于收纳,在平时储存时节省的大量空间,搬运时也计较轻便;而且,在底 板15上还设置了水囊13,在注水后,锥形桶底部的重量大,利用不倒翁原理 使锥形桶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尤为重要的是,水囊13的进水管14为锥形 管,可很便捷的通过大口径一端向水囊13中注水,而在锥形桶晃动时,水囊 13中的水不容易在小口径一端流出,收纳时,利用排水端盖16快速排水;这 样设计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实现快速注水,迅速将锥形桶布置 在需要的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0628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直流过流保护固态继电器
- 下一篇:一种告警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